当前位置: > 木兰溪
愿沉重的话题不再沉重
——初探我市老年人生活状况
【发布日期:2014-11-12】 【来源:】 【阅读:次】【作者:陈蔚华】

    2014年“敬老月”之后,笔者探访了我市部分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这里采写的几个片断,从不同侧面记录老年人的生活现状,旨在通过它引发读者对“如何帮助老年人解决养老”这个沉重的社会问题的思考。

 

 一

 

    夕阳照在黄阿婆门前的槐树上,秋风把她的缕缕银发轻轻地吹起,阿婆像一尊蜡像默默地坐在门前的轮椅上,昏花的双眼向远方张望着。
    当最后一缕阳光在槐树上隐没时,她从轮椅上拿起一件绿色淡花的秋衣穿上。阿婆今年88岁,育有3男2女,前些年旧房拆迁,三个儿子都住上了高楼,阿婆上不了楼,就一个人住在大儿子的车库里,年初不慎摔坏了腿,活动只好靠轮椅帮助,摔伤之前,她轮流到儿子家吃饭,现在由三个儿媳妇轮流送饭给她吃。笔者在阿婆居住的车库里看到,有空调、卫生间、热水器等;吃的点心有饮料、蛋饼等,物质条件还可以。阿婆说,不愁吃不愁穿,就是一个人没日没夜地呆在房子里,太闷了。每天只有吃饭时间才能见到儿媳妇,3个儿子说好每天晚上轮流陪住在这儿,但都不见人影,人老了没用,还是像老伴那样早死了好啊。就在笔者起身要走时,阿婆的大儿媳送饭来了,她把饭往桌上一放,开口便说自己也当奶奶了,孩子都在外面务工,她要照顾孙子又要照顾老人,忙死了。说着很仓促地走了,笔者本想跟她聊几句也没机会。在微凉的秋风中,阿婆拉着笔者的手,不停地说,有空再来,并撑起身子把轮椅转到屋里拿出2瓶饮料,执意要笔者收下。
    都说,青年是诗,中年是小说,老年是散文。散文的美在于韵律,在于娓娓道来,在于从容淡定。然而,在许多人看来,老人只要有吃有穿有住就行了。这与饲养禽畜有什么区别?其实,老人图的并不单是一口饭,更多的是亲人陪护、冷暖关怀。但年轻人认为,年富力强时,必须外出打拼,不能闲在家里照看老人。

 

 二

 

    又是一个秋阳高照的日子,笔者驱车来到郊区一所敬老院,但见院门上三角梅正尽情地绽放着,院内瓜果飘香,一座两层公寓小楼伫立其中,这一切俨然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敬老院负责人许淑英告诉笔者,这里有40个床位,住着8位五保老人,都是男性,院里有专门厨师做饭,每逢节日还有加餐。笔者看到,房间设施配套齐全,也很整洁。院里辟有一块小菜园,供闲不住的老人适当劳作,增加居家趣味;许淑英说,本想找几个女性孤寡老人来,有男有女,更有居家氛围,但寻遍了整个镇,就是没找到。老人们闲时就打开电视机看莆仙戏剧目,或栽花弄草种菜、搞卫生。这时二楼传来悠扬的二胡乐曲声,许淑英说,那是老郑在拉二胡,他是个有故事的人,一生未婚,多才多艺,二胡是他自己制作的,有圆的、方的等好几把。当我们车子驶出院子时,老郑拉的《高山流水》乐曲像潺潺的清泉若急若缓地在敬老院里萦绕。笔者的思绪也如泉水一样湿润,假如时光若是可以微微停留,就让那片浮华与苍老慢慢地从容褪去。
    午后,笔者来到夕阳红老人公寓,这是我市目前规模最大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公寓位于    芦镇双亭村,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总用地130多亩。公寓居住条件良好,按不同层次住养人员的需求,住房以套间、双人标间为主,辅以多人间、单人间。配有空调、电视、洗手间、浴室等,还设有阅览室、茶社、网吧、健身房等。上下楼有电梯,楼与楼之间天桥相连,整个公寓无障碍通行。现有床位500多张,但目前才入住68人,年龄最大的95岁。后勤保障人员20多人,其中有保洁员、护工、厨师、医务人员等。
    据该院负责人说,来养老院的老人,身体或轻或重都有些病,他们根据老人身体情况收取不同的费用,少则两千元,多则四、五千元。笔者在养老院里看到,许多老人状态都不是很好,有的需要24小时看护。据了解,该院计划总投资约1.8亿元,设计接养能力1850个床位,届时,将成为莆田乃至福建规模最大的民办养老院。
    那么,为何设施这么齐全的养老院只有少数人入住呢?笔者深入采访发现,有三种观念影响老人入住养老院:一是恋家观念。生活能自理的老人,哪怕在家里再孤独,也不愿意离开家,即使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也认为“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家的狗窝”;二是消费观念。能自理的老人认为,每个月在养老院要交2000元,在家里花不了这么多,而且自己还能为家里煮煮饭看看孙子什么的,不能自理的老人更不愿意去养老院,他们误认为只有被子女嫌弃才去住养老院;三是传统观念。老人以为,生儿育女就是为养老,子女为自己养老是天经地义的事,为何要离家呢?赖在家里才有好死。而子女们也认为,如果把老人送进养老院,别人还以为自己不孝,丢不起这个脸。种种难以改变的观念,使老龄化社会问题更为突出。
    与城里老人相比,农村老人更多选择居家养老。乡下老人依然靠农耕时代“养儿防老”的模式度过晚年,而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出门一把锁,回家一盏灯”已成为乡下空巢老人孤独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些年,农村空巢老人在家中暴病无人救助,甚至孤死家中无人知晓的事时见报端。农村居家养老不仅是伦理课题,也是社会难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今年“敬老月”活动的主题是“传承中华美德  弘扬敬老文化”。俗话说:家有一老,胜过一宝。按理说,家中有老人的人应时时感到幸福才是。
    这是一座温馨别致的小院落,土木结构的老房子,屋顶上几棵枯草在秋风中摇晃,门前一棵龙眼树裸露的根透露着悠远的风雨沧桑。院落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浸透了曾经热气腾腾的生活。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悉心守护着这座与她气息相通、血脉相融的老房子,日子过得平静、安稳。她认定,这里的一切都是她生命的一部分。在城里生活的子孙,每周末回来看望老人,对这样的生活,老人依旧感到幸福,因为她在,屋里就不会暗。为家点亮一盏灯,都是操劳一辈子的老人活着的意义。作为子女,能看到家里有一盏灯亮着,也应感到幸福。
    然而,这种“幸福”,子女们往往失去“自我感知”。需要“宣传与发动”,需要党政机关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来营造尊老、爱老的社会氛围。
    于是乎,一个叫“幸福驿站”的老人服务站在仙游县应运而生。尝试破解贫困老人、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的生活问题。仙游乌石村是“幸福驿站”的试点村。驿站里有健身场所、图书馆、应急药箱、棋牌活动室、宽屏电视室、幸福茶室、免费亲情电话、还可享用免费午餐。驿站规定,年满6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都可来此享用免费午餐;“幸福驿站”的资金除了自筹之外,村里的企业家、爱心人士、党员干部、志愿者也给予捐助,群众说“幸福驿站”花小钱办大事,解决了“留守老人”无人管等问题,也解决了外出打工、创业而无暇照顾老人的年轻人的后顾之忧。但愿“幸福驿站”在夕阳下开出“幸福之花”。
    据悉,我市现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37.46万人,占总人口13.4%;65岁及以上的有26.1万人,占总人口9.3%;80岁及以上的有6.2万人,90岁及以上的有6840人,百岁以上的有171人。目前我市共有公办敬老院37家,入住总人数218人,主要服务对象为年满60岁以上的五保老人。民办养老院5家,入住老年人467人。从这些数据看,多数老人还是选择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的老人,看着子孙绕膝,其乐融融,乃人生幸事。老人的幸福生活,不单单在于有吃有穿有住,有玩有乐,病有所医,更在于精神养老,即有人关怀,有人陪护,有人惦记。一份亲情胜过一碗人参汤。老人生活的幸福指数,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随着养老机制的不断完善,养老,但愿不再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