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8月3日上午,秀屿港区莆头港口,在莆田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监护下,巨型轮胎有序装进多哥籍“丹洋777”轮。余静怡 摄 晚报讯(吴志 林孟 文/图)清晨的阳光洒在秀屿港区莆头港口,海风裹挟着微咸的气息。8月3日一大早,在港口码头上,一座座“橡胶巨人”在起重机轰鸣声中徐徐上升。它们是276条直径达3米至4.03米的巨型工程轮胎,单体重达2-6吨,宛若钢铁丛林中的庞然大物,在港区工人们的精准操作下,稳稳装入多哥籍“丹洋777”轮。 每条轮胎体量相当于两辆小汽车,巨大的轮胎轮廓在晨光中映出震撼的阴影,空气中弥漫着橡胶和机油的独特气味。现场,莆田移民管理警察唐骏敏正通过手持式终端设备,密切查看梯口智能查验系统,他的声音在机器轰鸣中格外清晰:“我们争分夺秒护航它们出海!” 这批出口轮胎是“中国制造”借助“一带一路”倡议走向全球的又一范例。生产超大型工程轮胎的能力象征国家技术领先——直径4.03米的“巨无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量产工程轮胎,打破了国际巨胎市场垄断,能承载百吨矿车在极寒环境中驰骋,将用于大型矿山和基建项目。现场,港区工人们身着工装,汗水浸湿衣衫,操作吊车精准对位;每一次钢缆起吊,都伴随着重物落地的沉闷回响。莆田港口供应链管理公司执行董事卓金云在现场感慨万千:“看着这些‘巨无霸’轮胎出口,就像中国制造的脊梁挺直了——品质与效率的双重保障,正是企业走出去的底气!” 高效通关的背后,是莆田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提供的智能化保障。为保障这批庞然大物顺畅通关,莆田边检站执勤二队24小时进驻港区一线,依托 “一船一策”定制服务措施,对接外轮动态数据,整合一体化查验链。在船舶靠泊前即完成相关信息核验,待其靠泊时,移民管理警察无缝衔接完成人证对照、船舶查验手续。同时,外轮代理公司在线操作“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一键完成货物申报、预约通关和舱单申请,确保“即报即检”。唐骏敏介绍:“‘丹洋777’轮一靠泊,我们立刻启动边检勤务,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随着一批批轮胎吊装入舱,卓金云站在码头边远眺,海风吹拂着他的衣领:“我们期待更多高端‘中国智造’通过智慧化口岸扬帆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