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李富:爱国爱乡 热心公益(下 )
【发布日期:2019-10-31】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陈志平】
  捐献家财 报国无门
  可能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家风是每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对于李富来说,其父母除以自己热心公益、造福桑梓的行为影响李富外,还经常教育李富要爱国爱乡,报效国家。公元1127年,金兵南侵,宋都汴京失陷。主战派李纲素知李富一腔爱国热忱,遂致书李富举兵抗金,虽为一介布衣然时刻关注国事安危的李富毅然捐献家财,招募义兵3000人,率三个儿子北上抗金。
  在抗金斗争中,李富“身先士卒,苦乐同谋”,所至“皆闻风丧胆”;进献《奋边策》陈述抗金策略。因才略超群,战功卓着,被任命为殿前统制司干办公事官。岳飞十分赏识李富,当得知李富家族在修谱牒时,高兴地挥毫写下“李氏谱牒子孙保之”给李富。
  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向金割地称臣,还杀害岳飞父子。李富也屡遭秦桧压制与排挤,报国志愿难以实现,于是托言母亲年老,辞官归养。
  公元1161年,金兵南下,前线告急。此时李富已卧病在床,仍关心战事。次年,当他获悉宋军节节败退、战况危急时,忧心如焚,长叹数声气绝。明成化年间,兴化府太守岳建五贤祠,将李富奉入祠内。
  一代元良 百世师表
  辞官回莆田后,李富一如既往地关注公益事业,造福桑梓。他十分重视教育,捐巨资修缮兴化军学,在梅峰寺畔建卧云轩和梅峰书院,兴学授徒,提供学子费用,培养了不少名人。
  “远近之贤且贫者,咸厚赖焉。”因李富免去相关费用,上门求学士子络绎不绝,包括徐师仁、刘孔修等,理学名士王进之、龚遂良等皆出其门下。李富的孙子李茹、李肃、李若等在此授业后,先后登科入仕,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明代宫廷画家李在,是李泮、李富父子创办的梅峰书院培养出来的一位中国杰出的大画家,史称其“自戴进以下一人而已”。如今,李在传世画作被诸多中外博物馆收藏。
  除讲学之外,李富还“藏修”学问,着有《春秋注解》《澹轩集》二十余卷。状元黄公度曾写《梅峰书院碑记》一文,称赞他为“一代元良,百世师表”。
  厚德载物 泽被子孙
  厚德方能载物,爱国才能行远。白塘李氏书香浓郁,百年家风不坠。近千年来,已斐然闻名天下,远远超越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李富一心向善、报效国家、造福桑梓的人格魅力,如春风吹拂,让李氏家族“开花结果”。李氏后裔大门上镌刻的“制干家声大,陇西世泽长”,印证了李富在族人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家风的延续。洋尾,这个小小的村庄,自宋至清先后涌现出进士98名,举人62名,职官216名。
  如今,白塘李氏的子孙已经遍及海内外,虽然时代不同、事业有异,但他们爱国爱乡、乐善好施的基因早已浸淫于后世子孙的血液之中,如影随形,不断地发扬光大。身在印尼的李氏后人李王十二妹,在家乡江口捐资创办新墩小学和莆田华侨中学;其子李文光继承母志,设立“李王十二妹留学奖学金基金会”,专门资助品学兼优而无力出国深造的家乡学子;女婿李文正捐巨资赞助莆田学院,帮助家乡发展教育、卫生等社会公益事业。在京致力传播妈祖文化的莆籍青年企业家李瑞生,捐资千万,成立中华妈祖文化发展公益专项基金,广泛开展保护妈祖文化遗产社会公益性活动。
  时下,李富祠、李氏大宗祠、州牧祠、祁阳祠,已然是李氏后裔良善家风传承的精神家园,他们始终遵从祖上的良善家风,默默地将“爱国爱乡,热心公益”的操守融入日常生活之中,代代传承着、践行着,支撑着李氏家族生生不息地从过去走到现在,成为从现在奔向美好未来的重要精神力量。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