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副刊 > 城事
一位老父亲的慨叹
【发布日期:2019-10-21】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国家终于全面放开的二胎政策,对一些早想生而生不得的教师来说,自是喜出望外,不敢怠慢,立即积极行动,响应号召,有些教师即使进入不惑之年,错过了最佳生育年龄,也是壮胆而生。
  我们学校一位教师生了二胎,产假期过后来校上班,孩子怎么办?若请保姆,自己即使教了二十多年,而到卡工资才三千多,还不够请保姆支出呢!这该怎么办呢?带孩子看似简单,却是件不轻松的活儿。有人感叹,宁愿干活,也不愿带孩子。孩子幼小,得小心翼翼,悉心照顾,丝毫马虎不得。面对如此艰巨的活儿。其老父亲虽年逾古稀,为女儿计,也是自告奋勇,担当其照顾外孙子的重任。
  老父亲,穷苦出生,当过石匠、泥土工。可谓什么苦都吃过。他来带孩子之后,渐渐地,和我们都熟悉了起来。一晚上,我得空,在操场散步,遇他正带着小孙孙,逗着玩。于是,我们就攀谈起来。说着说着,他就发出感叹:“要是,我不来带孩子,我是想不到你们教师会是这么忙的。本以为送女儿考大学,工作能轻松点儿,没想到……我若是跟你们这么忙干活,挣得哪是你们的这些工资?”
  听着老父亲发出的感叹,我也只有直摇头的份儿。老父亲了,年轻时,虽身强体壮,但经不起生活的重压,以及年事日高,这疼那儿痛的,腿脚不灵便。本该自由自在在家颐养天年,而今,却拖累于儿女。而作为儿女的,非但无暇顾及老人,却还让老人含辛茹苦来帮助。这叫人于心何忍?但作为人子女,虽知孝道,却往往自顾不暇,无法尽心,还给徒添麻烦。
  又想,作为教师的,为什么会如此之忙呢?有些人总想当然,教师每天只上几节课,轻松得很。而教师之苦,并非在课堂上,而是课外。
  一是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教育教学是门艺术。并非照本宣科,而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需要精心准备,选材、铺垫导入、复习巩固、拓展延伸等等都要了然于心,就是引用,亦非生搬硬套,而是如同己出,尽可能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因此,上每节课,就是再熟悉的内容,教师都要再次精心备课、写教学设计等。而这所花的工夫,并非时间所能衡量的。
  再是个别辅导,批改作业、练习、试卷等,那些就像割草一样,没完没了,天天有,得及时认真批改、反馈,耽误不得。虽然一直在喊减负,而喊归喊,负担依旧在。学生的成绩,教师的量化排名,即使不公开,也是心知肚明的,都在暗地里较劲。还有各种活动,纪念、节日、专题教育活动等层出不穷,应接不暇,而每次活动得有计划、预案、过程性材料、总结等,都费时费力。
  还有各种检查,评估、评比等,都需要备足材料,而且翻的是陈年旧账,都得一一整理完备,装盒待查。还有课题研究、专题研究,校本教研,集体备课,开课听评课,随堂听课,赛课等等等等,五花八门,都得耗费教师很多宝贵时间。
  而教师要忙完这些,仅靠上班时间,哪够用呢?这也是许许多多教师加班加点的根本原因所在。而今,虽然很多小学取消了教师集体夜办公,但为了完成工作,几乎教师无不把工作带回家继续熬夜工作。这也是老父亲发出感叹的缘由。
  因此,作为教师,说工作忙而苦,很多人都不相信。还想当然去曲解教师,以为教师工作轻松,还教育孩子不力,而忽视孩子教育本身之繁杂与不易。特别,遇到孩子学习不好,不服管时,就抱怨教师,挖苦,甚至为难、污蔑教师。对此,笔者就很不解,教师的工作是培养人的教育,是事关千家万户,几乎是无家不涉及的,只要你家有孩子,几乎都要送孩子去学校的。就凭此,教师和家长应该是同一战线的人,目标也是一致的。
  而纵观周围,人们对教育仍是不那么重视,对教师职业不那么“追捧”。教师仍在社会上没有地位,工资往往入不敷出,仍有不少人看不起教师,不尊重教师。人无完人,教师也和大家一样,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与缺点,需要理解和同情,更不能把个别的不良现象扩大化,以偏概全,一竿子打倒一片人。一人得病,让全体吃药。
  其实,我还想说的是,要切实给教师减负,让教师单纯教书育人,让教师的工作单纯而专业。
  从一位老父亲的慨叹,我拉拉杂杂想了这么多,并非单纯为了诉苦。而是说,教育不易,需要大家一起关注,形成合力才能做好教育。作为家长千万别推卸自己教育孩子应有的责任。教师的精力有限,能做的就是那么多,工作负担已经很重了,也够苦了。千万别对教师太苛责,多些同理心和爱心。教育孩子绝非都是教师的责任,教师只是传道、授业、解惑,对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而已,而非包办,什么都要教师来做,或说什么都是教师的责任。
  孩子教育,教师面对的是全班学生,顾面的,重于个别。个别教育,对教师而言,无论时间、精力,还是条件都是不允许的。个别教育,孩子家长自己多上点儿心。这既是教师,也是作为孩子家长的真心话,千万别自己误了自己的孩子。或许我的话不中听,但愿能有所益,足矣!

      □黄鸿彬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