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和外公都是人民教师,我的父母出生在知识分子的家庭,按理说书香门第应该得以延续,奈何我的父亲因自己爷爷的地主身份不能参加高考,我的母亲更因家境困难小学二年级便早早辍学。于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二十岁刚出头,我的父母就走到了一起。 我们三兄弟相继出生,生活的压力一下子压到两个年轻的父母身上。小时候我还天真地问父母,既然我的大爷爷是地主,为什么我们还过得这么穷?这里面的故事颇为传奇。原来我的大爷爷从小也是生活在贫穷人家,长大后当了挑夫,从码头停靠的船只上去挑大豆、大米之类的劳力为生。命运戏剧般地发生在我大爷爷的身上,在一次挑大豆时发现大豆里居然藏有大量银元,兴许是当时土匪把银元伪装成大豆转移时又遇到集体被歼灭,这批银元最后鬼使神差地落到我大爷爷手上。于是,我的大爷爷顺理成章富甲一方。文革时遇到了大批斗,地主身份首当其冲,财富一夜灰飞烟灭。 我的父母是坚强的。眼前一穷二白的困境并不能阻挡他们为子女改善生活的脚步。我的父亲率先扛起了生活重担。那时生计不多,除了赚取工分,我的父亲更是跟着村里的年轻人徒步几十里外扛杉木回家盖房子。扛杉木一个来回就是几个日夜,每每出发前,母亲总会为父亲准备了路上的粮食。说是粮食,其实充其量也就是馒头加点腌菜,路上就着山涧水果腹。父亲讨生计的时间里,田里的活计就由母亲打理,还有一些缝缝补补。幼提时,虽然过得很穷,但我们是欢乐的。父母给我们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惊喜,一件手工的新衣服、端午节一个个存于水缸里的鸡蛋、灶头前炸得香喷喷的菜头饼等,无不让我们欣喜若狂。就是打着厚厚补丁的裤子,我们也会去屋头斜坡玩滑滑梯玩得不亦乐乎。 我的父母是有智慧的。改革开放一开始,我的父亲就嗅到了商机。龙眼收成季节,从提着布袋拿着小称论斤两收购,再烘干制成干果出售。从几块钱做到几十上百万干果生意,那时还是九十年代,钱似乎太好赚了。这仿佛也见证了中国经济的高速腾飞。家里建起了村里最早的三层楼、率先安装了固定电话。我的母亲很热情,但凡来了电话,若是找乡里乡亲的,不管多远都去转告。回来时虽然嘴上说着真麻烦,但我能感觉到母亲的心里还是美滋滋的。母亲勤劳持家,有钱时仍省吃俭用。包办婚姻并不影响我父母的感情,那时农村男尊女卑观念根深蒂固,父亲主外,母亲主内,父亲累完一天回来,母亲总会准备好热水端到父亲跟前为父亲泡脚。母亲一直想要个女儿,甚至有想把我送亲戚互换的想法,然天不随人愿,生了三个都是儿子。我们三兄弟都是属于放养型的,父母给了我们充分的自由,小时候过得无忧无虑,不像现在的孩子压力那么大,我们的童年还是留下了很多深刻的记忆。 日子并非一帆风顺,金融危机不期而至,站在弄潮前沿的父亲生意一落千丈。最要好的生意伙伴背叛了父亲,卷走了投资巨款从此人间蒸发。几经努力,最终仍斗不过现实,父亲破产了。历史仿佛重演了大爷爷从无到有再到无的生活轨迹。 我的父母是厚道的。以当时父亲在生意场上的信用度,他完全可以在赊账的情况下拉走几车干果,也完全有可能借此东山再起。然而父亲没把其他家庭拉入泥坑选择身无分文出去闯荡。多年闯荡,父亲没能再造辉煌。父亲没有了当初的傲气,对我们三兄弟满是内疚感。其实父亲已经给予了我们很多。生下我们,把我们抚养成人,父亲已尽责了。 时间不会因为一个家庭的变故而停止转动。他们有了孙子、孙女,也就是我哥的儿子和我的女儿。父亲仍在外打拼,母亲在照顾孙子、孙女之间忙碌着。破产使母亲也变得焦虑,终于焦虑成疾,母亲病倒了。母亲做了一场大手术,刚做完手术的母亲躺在病床上瑟瑟发抖。我紧紧地拉着母亲的手,深怕这一放手她便离我远去。我是母亲的儿子,我多想好好照顾病床上的母亲。然而儿子毕竟没有女儿细心,就算我再三考虑也未能照顾周全。这时我终于理解母亲为什么很想要一个女儿的想法。历经多次后续手术,百般痛苦,母亲挺过来了。因为我们三兄弟都有工作,父亲放下一切回来照顾母亲,父亲在外打拼的事业也就此画下了句号。母亲挺过来了,但是原来温顺的母亲手术后脾气莫名变得易怒,父亲处处陪着小心仍时有争吵。时常我来当和事佬,劝了这边安慰了那边。不知是我的作用还是父母间自己的迁就,渐渐地生活又回到平静。父亲从一个不碰家务的男人慢慢变成家庭全面手,每次夸父亲厨艺时他总憨憨地说多吃点多吃点。 我的父母是本分的。母亲很担心病情复发连累我们三兄弟,开始注意起养生,不宜吃的食物坚决忌口,遵医嘱长期服药调理。定期的复检,结果还算稳定,我一直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下来了。短暂的轻松时光,父亲开始闲不住了,他又捡起农活、养起鸡鸭,劳动量持续增加。刚开始我想父亲活动活动筋骨也无大碍,慢慢地发现父亲几乎什么农活都做。二伯想找父亲絮叨,多次上我老家门均未寻得。我知道父亲的心病,他仍因为破产而对自己子女产生深深的负疚感,想为这个家庭多做点贡献。多次劝导无果后,我心里隐隐感到不安,我该如何化解父亲的心病? 父母年近古稀,人生已步夕阳,只希望父母能放下心中所有包袱,愉悦相伴安享晚年,那也是我们做儿女们最大的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