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副刊 > 城事
怀念卢老师
【发布日期:2019-09-02】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难忘的岁月停留在记忆深处,常会在不经意间被触动,便像老电影般一幕一幕地在脑海中回放。
  我的小学是在文革中度过的。记得我们的小学是由一座破庙改造而成的,几排平房,没有围墙的校园里有几棵龙眼树、红柿树等,还有一棵梧桐树和桉树,校园周边还长满了教职工种的庄稼和蔬菜。
  那时的老师文化程度大部分都不算高,最高的也就初中毕业吧,民办或代课教师占多数,且大都是我们大队的人,尽管教学能力很有限,但也尽心尽力。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教我们数学的卢老师,四十多岁,中等个儿,头发已经稀疏,目光睿智而慈祥。那时我们中的少数人,多多少少沾染了社会上无法无天目无校规校纪的毛病。经常有些同学会逃学在校外玩、打架、赌博,他就会到处去找,找到后揪回来上课,还训斥他们说:“你们这些‘天公仔’,不肯读书,我告诉你父亲去,我跟你说,你父亲我都教过了,没像你这么‘阿骚’!”
  当时,我们大队里的人都非常尊敬他,不管男女老少都称他“卢老师”。称老师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是再正常不过了,但文革期间,我们叫老师一般都是直呼其名的,甚至也叫外号,什么“驴猴清”、“阿囝”、“风流通”等等。我们村上年纪的人到现在都还记得他的家访次数是最多的。他经常说,知识是人类思想和人类文化文明进步的成果,不好好学习,将来是要后悔的啊!现在想来,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卢老师当时那样耐心,那样认真,那样兢兢业业,真是太难能可贵了。我们当年的同学如果有相聚都会提到他,都很怀念他。
  他们这一辈没有受过正统的拼音训练,上课时他们大都讲莆田话,即使讲普通话,也总是带有浓厚莆田特色的“地瓜风味”。比如,他总把“上课”念成“涨课”,“报数”读成“报猪”,“小便”读成“狡辩”。而我们这些深受他“言传身教”的弟子,现在说普通话,也难免带有些许的“莆田腔”。
  卢老师上课时声音响亮,形象生动,有一次,讲两位数乘法,例题是:英勇的越南人民用步枪、机枪抗击美国飞机的轰炸,平均每天击落击伤50架,其中击伤30架。问25天一共击落多少架?这时他会双手朝天比划持枪打飞机的样子,嘴里“嘟嘟嘟”的,转过身朝后比几下,我们也会跟着比划得兴高采烈。可能是上课太投入的缘故吧,他在上课时,总是兴头十足,口水四溅,前几排的同学一直是“如沐雨中”听课。
  他的“口头语”十分严重,句末总喜欢带一个“很明显”和“呃”的。弄得我们在上课时都是一门心思地数着从他嘴巴里掉出来的“很明显”和“呃”。课后,我们总是在争论这一节课他到底说了几个“很明显” 和“呃”,大家往往会争得脸红耳赤,不亦乐乎。
  对于卢老师的身世,我知道的不多,直到长大之后,我才从我的老丈人(也是卢老师的学生)那里了解到,卢老师名叫卢金椿,莆田城关人。
  在我心里,卢老师是一个高尚的老师,一个让人敬佩的老师,一个让我受用一生的老师,一个让人怀念一辈子的老师。
  又一个教师节即将来临,在此,谨以此文祝福老师们:健康、快乐、幸福!

    □陈志平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