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鹏字奋斯,号无山,又号古愚,生于明末崇祯八年(1635年),卒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系莆田小横塘(今黄石镇横塘村)人。少年时期,彭鹏勤奋刻苦,曾就读于宝树庵(位于城厢区兴安居委会安福小区)内,矢志报国为民。在他就读过的宝树庵佛堂两壁上至今还悬挂着彭鹏撰写的一副对联:“春来万树尽飞花问宝树主人此日散花多少;寺对群山皆碧草叹无山居士随缘小草着忙。”联中的“无山居士”即是彭鹏的自谓。对联虽说不上对仗严谨,却也文采斐然,让人遐思不已。据《清史稿》上的“彭鹏传”中说:“顺治十七年(1660年),举乡试。耿精忠叛,迫就伪职,鹏阳狂示疾,椎齿出血,坚拒不从。事平,谒选,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授三河知县。”从参加乡试到出仕,期间相隔20多年。此时彭鹏虽未出仕,却热心公益事业,曾力倡修建木兰陂水利工程,设粥广济民,支持兴教办学,名气已然不小。康熙十三年(1674年)发生了“三藩之乱”,割据福建的耿精忠曾9次延揽彭鹏出来做官,彭鹏“托病避人,绝粒拒伪”。他装病装得实在不容易,因为伪官三天两头上门逼迫,“伪枢密伪曹院征檄坐名,伪吏曹伪布政令牌起送,节经伪知府伪知县限期迫趣,伪典史伪县丞赍票严查”(彭鹏《奉查不染伪亲供状》),并且“屡差阴阳,到宅守催”,彭鹏只好施行“苦肉计”,用锥刺齿龈出血佯装咯血,但伪当局仍不相信,还派人“就床面验”。没办法,彭鹏只好用绝粒之法以销形体,“日敕绿豆一杯,去渣存汁”,终因营养不足而致“销肉剥肤”,奄奄一息。他在《奉查不染伪亲供状》中说自己“足爪盘曲径寸,腰支断续余丝。颊上生尘,形骸积成土木;人前遗矢,溲溺故污荐床。旁置一棺,泣言待毙,伏穿半枕,羞语偷生。”装病装到这个地步可谓惨矣哉!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彭鹏装病三年,几至一命不保,历尽艰危而矢志靡他的坚贞大节,实在已具备了出当大任的人生磨炼。 三藩平定后的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彭鹏经吏部选授三河知县。他是次年七月赴任的。此时适逢秋雨连绵,他“骑七十里水中行”,“入东门,水深三尺”,全身湿透,而身上的官服仅此一套,只好“闭门脱卸,取熨斗熨,稍湿穿出接印”;晚间斋宿城隍庙,又因“御蚊无幛(蚊帐),通夕刺肤不能寐”。(《古愚心言》卷二《寄示坛儿语十四》)其困窘之态令人难以想象。三河县在北京东面,那里旗人、汉人杂处,鱼龙混杂,常有八旗权贵及宫廷侍卫等出来借名讹诈,仗势欺人,是有名的“难治”之处。彭鹏到任后,轻徭薄赋,整顿保甲,设立义学、学宫,并“不畏强御”,拘禁作恶的旗人,惩处冒充皇族的游棍。有个冒充给皇帝放鹰的,到三河敲诈勒索。彭鹏化装侦察,查明身份后将此人逮捕,狠抽了他100鞭子以示惩戒。《清史稿》本传中说他在三河县“治狱,摘发如神。邻县有疑狱,檄鹏往鞫,辄白其冤”,甚至连康熙皇帝也知道他在三河时“闻有贼,即佩刀乘马驰捕”。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康熙皇帝巡视三河时,召问彭鹏居官及拒耿精忠伪命状,特赐帑金三百,对他说:“知尔清正不受民钱,以此养尔廉,胜民间数万多矣!”康熙“赐金奖廉”的隆恩自是对彭鹏清廉和刚直的最好肯定。 但宦海凶险,彭鹏的刚正自然要得罪权贵豪门,但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他遭到顺天府尹许三礼的参劾,最后虽查无证据,仍被“降二级留任”;继而又被多次论罪,累积至“降十三级调用”。所幸一年后,在朝廷举荐“廉能”官吏中,他仍被擢拔第一,授工科给事中。彭鹏被劾不倒,既是他的幸运,也是他无私无畏、忠心为民的赤诚所致。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关中大旱,蝗灾肆虐,他一日连上三疏,参劾陕西、山西、河南三省长官不恤民情,营私肥己。康熙令彭鹏“指实以闻”,彭鹏连上数本,弹劾“泾阳知县刘桂克扣籽粒,猗氏知县李澍杖杀灾民,磁州知州陈成郊滥派运价,夏邑知县尚崇震派银包运,南阳知府朱璘暧昧分肥,并及闻喜、夏县匿灾不报状”。他不做贪官、奸官、昏官的护短“好人”,敢于替贫苦百姓讲话,显示了他以人民为中心的为民情怀,这是一个封建官吏最难能可贵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