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府城的收复
其次,从四十一年三月起,倭寇加紧了对兴化府城的进攻,莆田经受更加严重的考验。抗倭八年,她承受了内地人难以想象的折磨,付出了重大牺牲。倭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全县被焚毁的房屋不计其数,野蛮的倭贼还毁坏许多陂堰堤坝等水利设施,灾难重重。 那时莆田可说是筋疲力尽,不堪重负。但是倭贼却偏偏要尝这块肥肉。莆田,是东南沿海一大门户,是明代福建省的教育中心,从明初起,乡试中举者三之一来自城内的兴化府学或莆田县学。城区居民经商、仕宦者家庭多,这里有的是金银珠宝。后来,倭攻占了她,但是,倭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60 天之后, 倭终于弃城东逃。虽然城内斗倭镜头没法保存,但是智斗、勇斗、 视死如归等场面那一定是不断出现的,城内军民奋勇杀敌,并吓得倭贼心惊胆战,不敢久留,否则,它们才不会出逃。 其三,据清乾隆《兴化府莆田县志》的《列女传》记载,兴化府城沦陷后,城内女子和男人并肩战斗,同倭寇进行了拼命的斗争, 表现了宁死不屈的精神。“梅峰寺前,有一女子手足钉于壁以死, 云‘抗贼不屈者’。有西门女子者,匿西门涵窦中,贼得之,据地坐不起,贼怒而刺其喉……贼往西洲邱家,有衣红女子,容色甚丽, 贼见而喜,强欲侵犯。女子忿色厉声,贼怒刃之,大骂不绝而死。 水关边一女子,贼执之。骂贼,断其舌,复寸寸斩之。贼在沟头将杀一男子,有一妪固抱持,云其夫也。贼竟夺而杀之,妪拊尸果血哭。移时,贼亦杀之……”读着这些记载,令人触目惊心。倭寇之所以把女子活活钉死在梅峰寺前,无非是要制造恐怖气氛,让全莆田人降服,归顺他们,妄图以莆田城为据点,进而占领闽中直到整个福建,实行殖民主义的统治。 在此期间,城里人走投无路,连躲藏在涵洞中也不能幸免,狼心狗肺的倭贼抓住那个女子。面对强敌,她不但据地坐不起,还义正词严地怒斥敌寇,揭露他们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倭贼不但不低头认罪,反而还挥舞大枪,往她的喉部刺去,惨不忍睹。 这一记载还告诉我们,当年盘踞兴化府城的倭寇,既野蛮又虚弱,外强中干,在城里不得人心,十分孤立,除了把反抗的人凌辱至死之外,没有别的什么看家本领。正因为如此,所以,盘踞 60 天之后终城东逃。 和同时期欧洲海盗一样,倭寇盘踞兴化府城之后,四处烧杀抢掠,大施酷刑。人民群众因反抗斗争而被活活打死、被活埋的,多得难以统计。许多女子不畏酷刑,勇斗敌顽,显示出了兴化儿女的英雄本色。这儿举三例说明。 郑氏,林承芳妻。府城沦陷之后,丈夫被活活打死,住房被烧毁,郑氏被抓走。倭贼劝降,要她归顺,不从。“贼怒,割其左耳, 骂声甚厉。贼复割右耳,又骂。贼大怒,割其鼻,逐之”。 游氏,庠生周大佐妻。倭乱被执,贼责赎金。系至谯楼前,露刃临之,游无惧色。值他贼过,欲以金代赎,游骂甚厉,遂被害。 黄氏,参议大廉女,为陈复拱妻。城陷时,年方十七。贼将逼之,黄哭骂前夺贼。贼怒,拽之出。黄且指且骂,贼劈之,五指俱落…… 凡此种种说明,莆田人民收复府城来之不易。从东南沿海地区抗倭斗争全局来看,兴化府城的收复,不仅是莆田抗倭斗争的大捷, 而且是东南沿海地区抗倭斗争的转折点,意义十分重大。从此,倭寇兵败如山倒,节节败退,东南沿海地区夺取了抗倭斗争的后胜利。后来倭寇只好把目标移往朝鲜。所以,“壶兰雄邑”,名不虚传。 疾风知劲草。九年抗倭斗争,莆田人民自始至终站在抗倭斗争第一线。试想,要是后一年无法坚持,兴化府城成了倭贼的殖民主义据点,那就糟了,就会给抗倭斗争增添了许多困难,至于什么 “海滨邹鲁”、“文献名邦”,那也就甭提了。府城陷落后,还继续斗倭,涌现了许多爱国主义女英雄和无名英雄。那时真是全民皆兵, 人人是抗倭英雄模范,还夺取了举世闻名的莆田大捷。所以,“壶兰雄邑”坊述说的正是如此激动人心、可歌可泣的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