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领导莅临小山村视察之后,村民们怀着奔小康的强烈愿望,盖起一幢幢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楼房,还成立了种植红辣椒生产基地。村主任赖青听说那位首长年轻时也在陕北当过知青,便滔滔不绝地向村民们说起当年小山村也曾有一对外号称红辣椒的知青夫妻眼镜和阿霞,挺感人的爱情故事。 当年阿鹏不满二十岁,因脸上挂一副白框眼镜,外号才叫眼镜。那年金秋十月,眼镜从海滨城市奔向小山村当插队知青,居住在村民们腾出的低矮木棚瓦屋里。眼镜白天扛锄耕耘山垅田,夜间伴着一盏如豆煤油灯,有时看书,有时给远在家乡海滨小城的女友阿霞抒写情书。那年头,眼镜刚踏进山村,远眺青山绿水、层层梯田,近踏绿茵下的野花和田埂小道,情书中竟把山村描绘得如诗如画,充满一派迷人胜景呢! 眼镜与阿霞从小青梅竹马。那年眼镜上山下乡,阿霞硬要跟上,却被她的父母严词阻止,原因有二:一是眼镜虽像勤学好问、意气风发的书生,但家庭出身不好,没啥奔头;二是阿霞当时年龄不到十八岁,未拜过成年礼。有一天,阿霞趁父母外出之际,悄悄将抽屉里的户口簿偷出,独往海滨小城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手续,风风火火地奔往眼镜插队的小山村。阿霞父母气得七窍生烟:这死野货,将来必有苦果吃咧! 眼镜和阿霞的青春爱情,像一团火苗儿,在小山村呼啦啦地燃烧起来。 果不其然,阿霞风尘仆仆地奔往眼镜插队的小山村,公社知青办却硬回话:海滨小城上山下乡知青没有阿霞的名字,再说她年龄不到十八岁,再过几年户口才能落户小山村。 阿霞伴着眼镜,白天出工挣工分,夜晚读书和干些家务活儿,靠眼镜的知青口粮和少得可怜的工分补贴,尚能勉强度日。不久阿霞怀孕生了一胎、二胎,全家四口人连口粮都成问题啦! 艰难困苦的知青插队生活,挡不住年轻人火辣辣滚烫烫的爱情。那夜,眼镜搂着阿霞,在木板床上窃窃私语,磋商如何解决口粮问题。眼镜皱了皱眉,托了托眼镜框,心生一计道:阿霞,咱家不是豢养一只十几斤重的小黄狗,宰杀煨熟炖烂后,好送去巴结爱吃狗肉的生产队长赖青,争取多拨些口粮。 阿霞回答:小黄狗挺乖巧可爱,真舍不得杀呀! 眼镜将阿霞搂得更紧:嘿,为养活全家四口人,得把它豁出去呀! 那夜,一大瓷罐煨熟炖烂的狗肉,洒上几个切碎成花瓣儿的红辣椒,香气扑鼻。眼镜和阿霞的两个孩子流着口水,伸着小手,奶声奶气嚷道:爸妈,吃狗肉、吃狗肉。眼镜和阿霞强将孩子的话儿当耳边风,夫妻俩连一口狗肉汤都没咽下,趁着夜幕,悄悄将那一大瓷罐狗肉汤端到生产队长赖青的木棚瓦屋里…… 说实在的,赖青并非贪色贪财之徒。眼镜一家的口粮解决,那也得从生产队村民们集体口粮中硬扣下的呀!赖青黝黑脸上脑瓜一闪,咬着牙根说:口粮可以从生产队里补些,山村地宽人少,再给眼镜全家多分摊点儿自留地呢! 眼镜和阿霞在自家扩大的自留地上种植蔬菜、红薯芋头,还撒种一畦从家乡海滨小城捎来的辣椒种子。每当初秋,那半人高的辣椒绿杆上长出一串串红艳艳大拇指粗的辣椒,像一支支红色的火把,把菜地映得通红,迎来蜜蜂嗡嗡飞舞、蝴蝶翩翩留连。眼镜和阿霞在山村呆久了,他俩钻研一些农业知识,如啥时给红辣椒种苗锄草、培土、追肥等,种出的辣椒皮红个头大 ,摘个放在嘴里轻轻地啃,顿时有一股麻辣味儿在嘴唇上喉咙里发热发烫,直烧到心窝口呢! 眼镜和阿霞种植的红辣椒,在小山村像星火般燎原开来。每当辣椒成熟季节,村民们会蹭到他俩的自留地旁,央求道:喂,小知青,送几个红辣椒,炒山鸡野味,炖猪羊牛鸭肉等,味道鲜美,麻辣劲儿足,再喝几碗当地盛产的米酒,那才够美够味呢!村民们说着说着,竟额滚热汗,眯着双眼,仿佛陶醉在梦境之中。 村民们竟学着眼镜和阿霞,先在家中的自留地上种植红辣椒,再从自留地扩展到生产队集体田地……在红辣椒成熟收成季节,村民们肩挑手提一串串新鲜、晒干的红辣椒,上墟赶集敢情能卖出个好价钱。特别是逢年过节,红辣椒更成了抢手货。村民们都说:红辣椒,那是一对知青夫妻教大伙栽种的呀! 红辣椒,麻辣烫,它象征着眼镜和阿霞的爱情生活,红得耀眼,红得热烈,红得滚烫,红遍山村田野。 几年过后,眼镜和阿霞双双考上省农林大学。他俩毕业后分配到县农业局,还不时地向小山村寄去如何引种南洋群岛红辣椒的经验书籍,并三番五次深入插队的小山村,言传身教,面对面指导村民们从邻县邻省引植更加优良的红辣椒品种,还分成辣味和甜味两大品种,大面积推广。每当红辣椒生长季节,那卵圆形绿叶丛中绽出一簇簇白色或紫色花儿,鲜艳夺目,随风飘香。那花儿变成小果,逐渐长大后由绿变红,那一串串、一片片红辣椒映红了田野、村庄、河流,像一把把火炬,像一面面旗帜,迎风飘扬燃烧。小山村种植红辣椒出名啦,这片当年号称革命苏区富美的“乌克兰”大地,在改革开放中又绽放农业生产新奇葩。 据说红辣椒喜欢生长在温暖的季节。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村主任赖青时不时地向村民们讲起眼镜和阿霞关于红辣椒的故事:那充满麻辣烫如今又辣中带甜的青春、爱情和人生三支山村歌儿,真让村民们百听不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