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大年夜(“俗称“三十暝”)之前,“桃符万象更新”,家家户户都张贴上新春联。春联,莆仙人俗称“门联”,因为大多是张贴在门框或门扇的。有张贴在靠近锅灶墙壁上的,俗称“灶公联”;还有张贴在窗框上,叫做“窗联”。最为简便的,就是有的地方只是贴个“春”字,圈养牲畜的门,农家的水缸、米缸和酒缸之类,这些储藏五谷杂粮的地方,也贴个“春”联。 “春”联,古时沿袭下来,不管纸张大小,一律用正方形红纸,沿着对角线对折,铺开后,固定在“十”字形的方位上书写。这些“春”联,一般张贴在门框之上,一个门只贴一张。小张“春”联,只写一个字;大张“春”联,可写个大大的一个字,更可写4个字的成语或词语。 “春”联,普遍以“春”和“福”字见多,也是老百姓所追求的最欣赏的一个字,寄托着他们在新一年中的祈盼和心愿。不过,整个院子甚至整个村子“春”,都写着“春”和“福”字,未免显得单调。许多人家,自己动手将红纸裁剪之后,剩下的红纸全都裁剪成正方形的,要求多写几个“春”联。曾经在乡下老家过年,好大的院子,书写春联时,我常被“春”的选字窘住,只好求助于字典或词典。 “春”,既然是一个字的,能独立表达意义的,更多的是表达良好祝愿的,用时髦的话说,选择含有祝贺之类“正能量”的单词。那么,除了“春”字和“福”字外,还有: “荣”“华”“富”“贵”“财”“兴”“旺”“发”“达”“茂”“盛”“喜”“庆”“贺”“强”“壮”“禄”“寿”“顺”“利”“新”“实”“盈”“丰”“全”“康”“健”“增”“添”“和”“满”“多”“吉”“祥”“隆”“安”“佳”“好”“秀”“美”“锦”“欢”“乐”“高”…… 纵观以上单词,基本上都是形容词,少见动词、名词以及其他词性。至于乡下人所称的“大春”,往往可以写上成语(词语),例如“吉祥如意”“春回大地”“山河锦绣”“富强民主”“平安和谐”“生意兴隆”等。此类“春”联,书写时从上到下,然后从左到右,形成“十”字交叉。例如书写“平安和谐”,先从上到下竖排写“平安”2个字,再从左到右写横排写“和谐”2个字,形成“横平竖直”排列架构。 值得一谈的是,乡下的“春”联,老百姓喜欢将“财丁贵全”“福禄寿”和“聚宝盆”叠加成一个异样的“春”联。汉字是由笔划和独体字拼凑而成的,显然可以拆,可以拼。莆仙民间把“财丁贵全”4个字拼凑成一个字,当作“春”联张贴。例如:怎么将“聚宝盆”3个字叠加成一个字呢?把上下结构的“盆”字拆开,先写个“分”字,犹如一个盖子似的,再在“分”字下,并排写着“聚宝”2个字,最后用“皿”字托底。整个字体意味着把所有的宝物涵盖起来,足见人民群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然,这种拼凑的“土造字”,一直在民间流传着,但不符合汉字书写规范,不宜推广。 “春”联张贴也是有讲究的。应分清门类,如大门和小门,庭院门和居室门,厨房门和家禽家畜圈之类。还要根据张贴处的位置和大小,有选择性地分类张贴,否则将闹出笑话。眼下全民文化素质普遍提高,至少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的人们,不会将“六畜兴旺”贴在自家的厨房或者居室,更不会把“人寿年丰”贴到猪圈小门上。再讲究些,张贴“春”联,还应该和长联、门楣的内容相“配套”,不可任意选贴。例如,联句“清风着意山山秀,政策归心处处春。”此联中已经出现“春”字了,不必重复,适宜选取“发”或“乐”为“春”联张贴。 着名作家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其中《春》一书的封面设计,征集了非常多的方案,有用桃花盛开表示春天的,有用细雨霏霏表示春雨的,也有春江花月夜的图景……结果呢,编者采用了一个最简洁朴素的设计方案,就是在封面上画了个大红的菱形,其中写了个“春”字,以示“春”联。此书出版后一片哗然,读者无不拍手称赞。 春联是个民间习俗,更是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张贴春联也是个学问,值得深思熟虑。新春来临,城乡处处万象更新,千家万户的心春联,展示着一场无比庞大的书画展。如今,我家套房,只有入口铁门贴上长联,房间单扇门上,只贴着个“春”联,写着各种单词,让整个套房春意盎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