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花落,年复一年,不经意间,眼看着猪年的春节将至,我思绪纷飞。 我的思绪回到了我曾经居住的老街。记得小时候,老街的小伙伴们最盼过年。过年就意味着有新衣服穿,有馋得让你直咽唾液的炸鱼炸肉、糕饼、糖果,还有噼噼啪啪的爆竹……过年是大人小孩最珍视的。老街上街坊四邻那的忙年的情景深深嵌进我的记忆里,随着岁月的流逝愈加深刻。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质生活远不如现在,以致鸡鸭鱼肉等等凭票供应,人们吃的穿的没有现在充裕。那时候,大人们比现在更重视春节。过了腊月二十五后,人们把平日不舍得用的票证、省吃俭用的钱全部拿了出来,忙于置办年货。男女老少早早上街排队购买过年供应的食品。 家家户户,大人小孩围在一起磨豆做豆腐,做红团番薯起,炸鱼炸肉,杀鸡宰鸭;大门口挂上红灯笼,贴上红春联,把家里布置得红红火火,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因为过年就得忙,忙得是一种心气,一种对生活充满热情和信心的心气。忙得有味,忙得有趣。 大年三十,女主人则叫上自己的妯娌,系上围裙,走进厨房,按照家人喜好,在男人的指点下,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做出一桌有鱼有肉的年夜饭,乐得小孩们围着灶台边转来转去。年夜饭虽然没有现在丰盛,都做得色香味美,吃得人人嘴上流油。 小孩们盼过年,也盼着那几角一元的压岁钱。吃完除夕的年夜饭,从长辈们手中接过盼了一年的压岁钱,虽然压岁钱只是有限一点儿钱,小伙伴欢天喜地地与同伴相互炫耀,看谁的压岁钱多,还可以随了自己的心思自由支配它。 那时候,春节过得也有滋有味,不仅可以吃到平日难以吃上鱼肉了,穿上新做的衣服,拿着长辈分发的压岁钱,买零食,放鞭炮,坐车骑马游春,还看电影、观花灯,还跑到街头巷尾的戏台边看莆仙戏…… 我的思绪回到了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了,旧时过年具有改善生活的功能已经逐渐淡去。市场上各种东西充足供应,那时候过年了,人们仍然忙着四处采购,鸡鸭鱼肉烟酒糖果样样不能少,荤的素的生的熟的样样都要有。男女老少上街挑选购买时兴服装,男青年装扮潇洒帅气,姑娘们则打扮漂亮艳丽。年夜饭,各种菜肴丰盛多样。一家人围在一起,一边吃年夜饭,一边看春晚。大人小孩都企盼把年过得红红红火火。 我的思绪回到了新世纪,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人们的经济条件、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如今这年月,你所需要的一切商场超市都为你准备好了,商品琳琅满目,山珍海味应尽应有,华丽时装满眼皆是。只要去一趟商场,年货就买回家来了。 现在过年不再是期盼了,大人小孩不再满足于过年的吃与穿,论吃,大鱼大肉并非节日才吃得上;说穿,新衣服并非节日的盛装,连最重要的过年仪式——吃年饭,也被人们简化成到大酒店里撮一顿了事。即便你想忙,恐怕也忙不起来了。 岁月的流逝带走许多美好的东西,小时候那传统忙年的情景,随着年岁的增长也逐渐淡忘了。回忆着儿时老街那忙年时的动人情景,心里就会有阵阵暖意涌动。那情景那感觉已经成为一份永久的记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