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趟回娘家,我发现父亲又在本子上认真地记录着什么。父亲赋闲近一年了,不可能是工地监理未尽之事,到底在记录什么,未等我开口,父亲便大声地问母亲:“刚才泡了多少毫升?”“30!”在厨房里忙碌的母亲话音一落,父亲的笔又在本子上记起来。 我恍然大悟,弟媳的母乳不是很丰足,冲泡奶粉成了必做事,父母怕忘记,也为了更科学地喂养,记录之事就由识字的父亲责无旁贷地担当起来。 我凑过去一看,一行行熟悉的字体如群蚁排衙,似一朵朵小花在我心底漾开,亲切又温暖。本子上记录的是奶粉冲泡的时间及数量,甚至精确到几点几分,等等。春分日那天,小外甥女筠筠出生,这让十六年以后又当上爷爷奶奶的父母喜出望外,父母表现出来的种种细节使我们做子女的都被感染了,我们也跟着幸福起来了。 旧有的一些场景蛰伏在记忆的大缸里,一经某个场景的揭开,就会突然汹涌而出,就像暗夜行走,发现一星灯火后,又相继亮起的星星点点,带给你的是按捺不住的惊喜。 父亲这一生与本子的故事沉甸甸的,在小城闷热的六月,在父亲节即将来临的前夕,请容许我一页页翻开,以写作的方式表达我的爱,一如我的父亲以记录的方式来表达对小外甥女的爱。 最早的记忆是上小学时吧,父亲本子上记载的是工地上的事,诸如当月工人工资、工人借出款数之类。那时期,父亲在异乡承包工地,在我的《梦里不知身是客》中有写过。期间的艰辛苦涩,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感受到:住的是冬冷夏热的油毛毡房,伙食将就、凑合着,只是工地上的危险是不可预测的,比如一不小心踩着带着铁钉的模板,“中弹”是很正常的。我的父亲,曾经因为“马勾钉”(一种旧时工地上两端似钉的铁具,可根据需要钉入、弯曲)松懈而从两层高的脚手架上摔下,留下脚踝处的永久性创伤,以至于后来天气变化就会酸痛,走稍远一点的路程,就会疼痛。每次我们约父亲郊游,父亲大多宁愿呆家里,而辜负窗外一片春花秋月。 父亲的本子不仅点燃我们一家子苦寒岁月中的希冀,也是工人们的温情加油站。哪个工人家里急用钱,心善的父亲经常预支工钱,从不担心他们拖欠不还。甚至,工人们回乡过年时,父亲还会给他们红包。多年以后,还有工友提起昔日父亲的善良。在今天深情又薄情的人世中,会有几个不假思索地借钱给别人?心受戕害了,那道坚固的防火墙怕是难推倒。再想想媒体报道里那些拖欠农民工工钱的奸商,我为当年父亲行为感到自豪。父亲的本子,教给我生活的责任,教给我人性中的温暖。 九十年代初,工地不景气了,父亲回到老家,和母亲一起养猪。那时我还上高中,每每回乡看到父亲弯腰提猪食、掏猪粪、碾猪料等情景,心里酸酸的,再想到自己不佳的成绩,心头愈发沉重。父母的艰辛已述诸《养猪》一文,等到自己人到中年后才发现假若没有青春岁月里的感伤怎会成就今天的我。厅堂桌角放置着父亲的记账本和计算器,父亲身兼出纳和会计两角色,在本子上记录配方饲料的数量、进价等,记录给猪治病的药方、金额,等等,日复一日,从未间断。 靠着父母的支撑,我们四个顺利毕业,考进大学,成为当时闻名四乡的重学模范家庭。后来,村里养猪的人渐渐多了,养猪也赚不了几个钱了,父亲又琢磨北上卖金银首饰。父亲先独自去黑龙江漠河县探路,站稳脚跟后,母亲也跟随前往。就这样,一把年纪的父母,背井离乡,从零开始学起精细的首饰制作,一去数年。父亲一定也有在本子上记载每天收入支出情况的,只是那样的场景我只能靠想象:夏季,窗外星辉遍野,虫鸣声声,屋内,父亲伏案而写,烟缸里积满烟头;若是万籁俱寂、天寒地冻的北方雪夜呢,怕冷的父亲估摸是穿着笨重的羽绒服坐在炕头,蹙眉记录,间或,打几个喷嚏,纸篓里满是擤完鼻涕后的纸张。父亲记录的每一笔都是人到中年的重荷,我们都懂。 地球的一端是辗转劳碌的父母,地球的另一端是思念担忧的我们。逢上周末,我们会跑到很远的邮局里打一通转线电话,长途电话的费用有点贵,每讲一句话都是父母的辛苦钱。父亲常常汇款给我们,从不追问每笔钱的去向,在信任的桥梁上,他是最坚固的桥基。 当工地监理,是父亲近些年舍不得放下的职业。其实我弟弟很会打拼,娘家家境殷实,不需要父亲再做事,可是父亲认为自己还年轻,还说干的是自己熟悉的老本行,工作又轻松,那踌躇满志样儿,让我脑海中浮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有了职业后的父亲,生活变得忙碌充实起来。只是,我们不愿意看到其实不再年轻的父亲骑着电动车风里来雨里去,甚至因工地路途遥远而住在蚊叮虫咬的工棚里,何况父亲皮肤敏感,又是“感冒专业户”,我们拗不过父亲的脾性,于是父亲一做就是几年。 每次回家,总看到他在本子上认真写着监理日记,我戏谑比我备课还认真,父亲笑眯眯地回答:“拿别人的工资呢!”有时他拿着工地上的图纸虚心请教我弟弟,我一边欣赏这幅颇有两将军研究排兵布阵之味的场景,一边感慨弟弟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父亲与本子的故事,在每个阶段都带给我们启发,在色调上也越来越明丽、轻松了。暂时闲居在家的父亲,和母亲一起涂抹小外甥女的童年色彩,含饴弄孙,颐养天年,这是多少中国老人理想生活的写照。我分明也看到,父亲以自己的方式诠释老一辈人的爱情,是相濡以沫,是苦尽甘来,是简简单单的生活细节。 我的父亲不是知识分子,不是土豪达官,更不是英雄传奇,只是一凡夫俗子,但是,他是我们几个兄弟姐妹生命中长青的大树。我一直在想我也有记录本子的习惯,尽管记录的内容与父亲的迥然相异,但是,我性格中的认真与负责,是不是父亲潜移默化的结果,又或者是他遗传给我的珍贵财富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