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副刊 > 城事
记忆中的高考
【发布日期:2018-06-09】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郭增吉】
  6月7日,高考正在进行中。空中酷热的南风,紧张、恐惧、不安,足以把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考生击垮。由于高考的严肃性和残酷性,有人把六月称之为黑色的六月。高考,对千千万万学子来说,真的是一种难以言说的煎熬。
  不觉又想起1977年“文革”后国家恢复的第一次高考,那可是高考史上空前绝后的,也是最为奇葩的一次。
  那年的招生对象不限,婚否不限,年龄不超过25岁即可。实践经验比较丰富或确有专长的,年龄还可放宽到30周岁。从1966年到1977年,一共耽误了12年,再加上1978年才毕业的优秀学生也可提前参考,实际上积聚了13届的考生。因为时间跨度大,有同胞兄弟姐妹同时参考,也有叔侄、夫妻同场答题,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就说说我身边的农民兄弟吧。当年高考时间是12月9-10日,还是生产队时期,突然宣布高考,作为强壮劳动力的年轻人,都还在深翻土地,垒岸头。没有时间复习,更没有复习资料。好多人就是在农村的高中混了两年,高中老师就是自己曾经的初中甚至小学老师,课本也十分的浅易,又能学到多少东西呢。但政府允许参考,就当做去锻炼一次,不抱希望,没有压力,纯粹是闹着玩儿。进进考场,也算是一辈子有了说话的资本。
  考试当天,这些农民子弟,早早起床,找一个破书包,拿一只蓝墨水或黑墨水的钢笔,借了左邻右舍孩子们的考试用具,就匆匆步行赶往公社所在地的中学,考场就设在那里。凭一张简单的准考证入场,对号入座。开考哨声一响,大家开始做题。可面对试卷,瞪大眼睛,抓耳挠腮,几乎是什么都不会做。选择题、判断题,还可以瞎填,其它的,就留作大片空白了。监考老师并不苛刻,可根本没人交头接耳。五门试卷,每次走出考场,有的还互相问问答案,有的问也不问,嘻嘻哈哈,根本不当一回事。
  题很简单,但做出了不少笑话。比如,四分之三加五分之四,会算成九分之七;四大文明古国,答成中国、美国、日本、朝鲜;古汉语中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翻译成:王侯将相哪里会有粮食种子呢?还有个青年平时喜欢美术,几乎什么都不会做,就在每门试卷上画漫画。还有的闲得慌,在考卷上写顺口溜:握锄头的手,哪儿会握笔头。大学考不上,照样修地球。真是五花八门,叫人笑破肚皮。
  当然也有佼佼者,也有一步跨入大学之门的。无论考上与否,我们那一代人,就这样坚强地、不折不挠地走了过来。想想现在的孩子真是可怜,社会的剧烈竞争,家长的过高期盼,无形中给孩子带上了摆脱不掉的紧箍咒。其实好好想一想,世界很大,人生道路很宽广。如果每一个孩子,都能从从容容地参考,高高兴兴地面对,世界也一样的美好,生活也一样的阳光。
  但愿黑色的六月,早日成为绿色的六月。温情考场,不妨潇洒走一回。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