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副刊 > 城事
我的“高考纪”
【发布日期:2018-06-09】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陈国孟】
  又到高考时,奔五的油腻中年人,这两天又奔波在现场捕捉经典温馨的高考画面。忙碌中,过来人的我怎能不回想起二十多年前自己的高考,依然很有感触——祝福高考,感恩高考!
  高考恢复30余年了,一直影响着不同年代人们的命运,不靠颜值,不拼爹娘,不论贫富,完全凭着考生自己的本领决定人生第一步的输赢。我是个70后的人,1990年参加高考,当时没有扩招,录取率很低,差不多5个人才有1人通过人生洗礼的独木桥走进大学象牙塔,以“天之骄子”享受国家分配,成为“时代宠儿”,也就无缘遭遇新世纪后扩招所伴生的“就业难”等瓶颈,所以,我这代莘莘学子更感激一考定终生。
  也许,后来人会羡慕地说70后、60后很幸运,但其实他们更幸福,当年除了高考,别无他路;而在这中国梦即将实现的盛世里,即使马失前蹄,复读、成考、自考、职业培训、民校、网络大学等多元化的教育产品,成为人生不是只有高考,一扇门关上,必然有另一扇逆转的门向你徐徐打开。
  是呀,高考就是吾辈莘莘学子万里长征的最后一步,冲啊,杀啊,烽烟顿起!曾记得,当年高考是每年的7月7—9日,在这七月流火的酷暑里,我等在考场里没有空调、电扇,个个被烤得苦哈哈,仅靠冰块降温,其实自我安慰凉快罢了,一心想的是沉着应试,考出水平,考出实力,接受国家的选拔。
  可至今想起一辈子愧疚的是,那年我旁边坐着一个我同班的女生,当时男女生几乎老死不相往来,但在这节骨眼她不时暗示叫我抄些答案给她。说真的,我这人急性子,也不懂得练书法,也许是遗传吧,从小就写得惨不忍睹,速度又特慢,每一科考试做完再检查时间根本用得刚好,哪有闲功夫作弊哩。至今想很对不起她,但我也真心感激城里人的她当时没恐吓我……所以,走上社会后,偶尔在大街上邂逅,我都不敢正眼瞧她,假装形同不曾在一个教室里放飞青春两年的陌路人!
  “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高考季,都是十八九岁的豆蔻年华,特别是我当时高中念的是赫赫有名的仙游一中,一进去就贴着“准大学生”的成才标签,面对高考,说不紧张是假的,心里自是“亚历山大”。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我其他各科正常发挥,哪知考数学时,刚作答不久做填空题突然遇到一题不会的,硬要死磕到底,顿时乱了方寸,脑中一片空白,估摸大脑停摆了10来分钟,还好后来很快就调整过来,放下那题不做,接着续答,总算有惊无险地勉强考完,避免了遭遇“滑铁卢”。
  还好,那时我父母都在山旮旯里,也不懂得下来给予保姆式的“陪考”。但正因他们长期的“不关注”,培养了我的独立自信,我也懂事地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父母的谆谆教诲——“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要对自己负责”。的确,在读文科的两年时间里,我独自蜗居在我舅舅尚未装修的自建楼房里,天天骑着一辆老掉牙的单车,乐此不疲地来回在学校与尘土四落的坯房里,三顿还得用从老家带下来的煤油自己煮饭就着家里省吃的自制菜,只为了跳出农门苦中作乐吧!
  可是,当时我爸妈虽然没下来陪考,但也关心我的未来,竟然托人给我捎来了一块说什么可以保护考好、类似“迷信符”的东东,要我贴身带着。可我很反感,因为我相信自己平时一般名列文科班前五,带上违心,不带也忤逆,搞得揪心万分,思来想去还是相信自己。正是太自负,高考成绩出来后我大失所望,落得个被集美师专录取的糟糕结果。我真是哑巴吃黄连,眼泪往肚里流不停,填报志愿的场景历历在目:考前将师专胡乱填到志愿栏的最后,即将上交志愿表之际我最好的同学火急火燎跑来说:“别填师专,会被调剂录取的”,我不信邪地回答:“咱不至于落到这地步吧?”眼看着他手沾着唾沫把所填师专擦个一干二净,而我就是无动于衷……
  “日月既往,不可复追”。后来,本想去复读的我,受制于供我读书靠粜米的拮据家境,没辙去厦门读了志愿都不想报的师专。更讨厌的是竟然读了语文只考个72分的中文系,真是闹了个命运笑话哩。三年时间里,浑浑惑惑地混文凭,扒龙船健身,毕业分配回老家镇里中学为人师表,想想也幸福。于是,用心之余,不忘自考“补文凭”,更不忘读书看报码字,我坚信“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说真的,初中起天资愚钝的我牺牲了多少年少该有的自由与乐趣,就想苦心读书借助高考“农转非”,可到头来却是回山执教。诚如曾国藩所说“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里;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心中跳跃着一团火,走过四季,走出风雨,本想一辈子三尺讲台书写粉笔人生。不承想,10年后我转行当起了无冕之王的小记者。像蜜蜂,到处采访,真情融入,自由十足,感觉比教师更适合我的特长。我越干越有劲,满怀的成就感,满心的满足感,满脑的幸福感。
  所以,我由衷祝福我的高考,也祝福每一个高考生美梦成真!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