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副刊 > 城事
儿时的鞭炮声
【发布日期:2018-03-12】 【来源:】 【阅读:次】【作者:朱福忠】
在乡下老家,过春节是免不了要放鞭炮的。
  小时候,家里燃放的炮品种少:一角钱一排的小炮,两分钱一个的鸡公炮,五分钱一个的双头响。
  燃放鸡公炮比较简单,把鸡公炮放地上,半蹲着一手拿香,一手捂住耳朵,“丝丝”引燃了,不到一秒才“呸”的一个声响。虽如此,但是胆子小的孩子拿烟香的手会一直颤抖着,由于旁边看热闹的人乐于打搅,半天放不了一个。
  燃放双头响比较刺激,需要技巧。最帅的姿式是站着一手拿双头响,另一手拿烟香,引燃引信后心里默数到3,快速放松拿炮的那只手,炮刚好掉到地上时“呸”的一声,又升上了天“啪”的一声,在天空中把自己炸得粉碎,纸片满天飞。
  遇到引信失效的,在场小朋友会一哄而上去抢这些残次品,然后把包着的纸去掉,把里边的火药取出来,自己制造更有创意的炮。这些行为其实是充满危险的,有一次,小伙伴建国捡到一个残次品的鸡公炮,刚放进新衣服的衣兜里,不料炮却响了,把那件一年才有的新衣服炸出一个大洞,幸好有里边的衣服护着没伤到身体。可是邻家致远同学就没有那么幸运。他把火药装进小玻璃瓶内,或者是自制的引信太短,或者是引信燃烧过快,点燃之后,人尚未撤离,玻璃瓶炮就响了。满满的一瓶火药简直就是一个小手雷,刹那间,玻璃碎片飞溅,致远的右眼不幸被击中,在医院里躺了一个月,这只眼睛从此就“光荣”下岗了。我的一位名叫盛义的小学同学教训更惨重,把自制的大炮放在化粪池的气口,引发大爆炸,左手的食指就那样的没了。唉,那个时代的孩子一个个跟“王二小”一样的“勇敢”。
  后来,流行“火柴炮”,每盒跟火柴一样的大小,不用引信,燃放方法同擦火柴一样,轻轻一划,往远处一抛,几秒后就响了。虽然声音很小,但威力却不可小视。这种炮常被孩子用来恶作剧,暗暗吓唬别人,特别是女孩子。但遇到认为不宜开玩笑的主,往往就是挨揍的前奏。
  待到“礼花炮”登场,燃放的操作安全了,但是引发的火灾却多了。四叔公的那幢建于明代的阁楼就是在元宵的一次焰火节中被燃烧时飞来的“礼花炮”毁掉的,一块由乾隆亲手书写的“父子会举”的匾来不及摘下,就化成一片灰烬。
  今年春节前,我回趟老家,在母亲的衣柜里,我意外地找到一把小时候春节自制的小木枪,尽管枪管早已锈迹斑斑。这可是那个年代每个勇敢的男孩必有的装酷装备。春节期间往小火枪里塞上火药,扣动扳机就如开真枪一样。其实是响声一样,并不伤人。
  老家的大年三十晚上有放“迎春”鞭炮的习惯。当我拿出几个小烟花的炮类让儿子燃放,儿子却一脸的拒绝。我和道现在的学校已对学生寒假的安全和环保两个方面进行过良好的教育,燃放鞭炮的传统也真得要改一改了。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