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副刊 > 城事
感恩母校
【发布日期:2017-11-18】 【来源:】 【阅读:次】【作者:谢清泉】
生命是一段牵挂的行程。每每回忆起我的母校——仙游县大济中学,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是依依不舍的眷恋,还是刻骨铭心的回忆,我始终说不清楚,而感激之情总是弥漫在心间。
  记得上初中时,从大济中学借调来的林开良老师给我们上都德的《最后一课》时,就在课堂上绘声绘色地把大济中学“吹捧”了一番,说大济中学背靠塔兜山面临木兰溪,风景绝佳,校内的教室、宿舍红砖绿瓦,古朴而又典雅,极富莆仙建筑特色。走进大济中学,就像走进浪漫的象牙塔。老师的一席话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和鞭策。当时,我就暗暗下定了决心,希望有朝一日能走进这座知识的殿堂。
  在那个花果飘香的时节,我幸运地收到了大济中学高中录取通知书。淳朴善良的父亲取出他那省吃俭用的积蓄,高高兴兴送我到大济中学。然而,初进殿堂,我并没有感到殿堂的神圣。那时高中课程还没有进行改革,我从初三升入高一,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人际关系都会面临许多新的不适应。由于我对此缺乏认识,不能根据高中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新特点进行调整,结果出现种种不适应,严重影响了我的学业成绩和身心发展。
  我这个高一新生该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呢?上课时,老师们把自己的克服“高一不适应症”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介绍给我们。下段领导陈锦标老师不时地给我们开适应高中学习生活的讲座。在讲座上,他激情澎湃,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启人深思,听后如“余音绕梁”般回味无穷。教英语的林萍老师当时虽然很年轻,但讲课时那学贯中西的渊博知识如喷泉涌出;教化学的陈高寿老师教学艺术精湛,讲课幽默风趣,注意总结化学口诀、顺口溜;教地理的陈建芬老师擅长自然地理教学,授课时思路清晰,条理分明,逻辑性强,注意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运用地理知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成绩出类拔萃;方文彪老师是当时学校唯一的特级教师,对生物教学有独到见解,被视为全市权威。他直观生动的讲解和近于神奇的实验,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老师们的无私奉献与严谨的治学精神,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似甘露,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记得,我在上晚自习时,写了一篇《爱雨依旧》的散文,张赐荣老师多次约我到他家,一字一句帮我修改;还有那位德高望重的郑志忠老师在我的课外作业《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读<平凡的世界>有感》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批语,那遒劲有力的字迹,至今还被我珍藏。母校老师的培育之恩,令我终身难忘。
  历经一个甲子风雨沧桑,如今的大济中学,旧貌换新颜了。校内绿草如茵,鲜花绽放。一座座崭新的教学楼、宿舍楼拔地而起,新的图书馆屹立于塔兜山下,成为大中又一新地标。唯有不变的是那庄重而又大气的校门,依然张开热情的双手迎来全县各地的学子;还有那一排排的木棉花树,依然如火似霞,绽开一张张笑脸,迎来送往一代又一代的大中人。大济中学永远充满青春活力,渴望时光的年轮倒回十多圈,让我再一次住进男生宿舍,再一次享受青春的欢乐,再过一次充实而又愉快的高中生活。
  母校传授我知识,开拓我的视野,启迪我的智慧,教会我做人的道理,赋予我永恒的青春。我大中学子当以奋力拼搏,为母校争光。我始终不忘是个大中人,不忘“文明、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不忘母校培育之恩。记得在校时,我曾偶然间从《湄洲日报》上拜读一篇张赐荣老师写的散文《我那瞎眼的奶奶》。当时,我就在心里默默地下定决心:老师能做到的,学生也一定能做到。毕业后,我从事教育科研工作,曾先后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福建教育》、《湄洲日报》等刊物发表了上百篇文章,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实现了在校时的愿望。
  每当我回顾自己所受的教育历程,更增添了对母校的感激之情、对恩师们的敬意。如果说,我是一只小鸟,那母校便是辽阔无边的天空;如果说,我是一滴水珠,那母校便是浩瀚无垠的大海。今天,在母校诞辰6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及三级达标工作全面铺开之时,我不禁要从内心里真诚地道一声:谢谢你,大济中学!谢谢你,恩重如山的老师们!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