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副刊 > 城事
灯光
【发布日期:2017-08-26】 【来源:】 【阅读:次】【作者:黄鸿彬】
还记得奶奶在世时,唠叨的一句,现在灯光多亮呀!我都舍不得睡觉去!奶奶说这话时,略显浑浊的眼睛,闪着兴奋的喜悦的光芒。如今,每每忆及奶奶的话儿,我也是感慨万千。灯光多亮呀!我也得好好珍惜这明亮灯光照亮的世界。
  我小时候,上世纪70年代,我们用的是煤(柴)油灯。煤油灯,大多是自制的。即大多用药瓶、罐头瓶等,于铁瓶盖中间打个直径两三毫米的小孔,再用薄铁皮剪成长方形,大致可卷成一个高度两三厘米小孔圆柱状,刚好能插在铁瓶盖的小孔上,然后用尖钳固定,护芯就做成了。再找一小张草纸或棉线做点芯,卷成细条状,刚好可插入小孔,长度为护芯顶端至瓶底略长些。就这样,一盏煤油灯做成了。
  平日里,都是点着豆大的灯光。那时,煤油是凭证供应的,我们都舍不得用,怕用多了,用过了,就没得“见光”了。豆大的灯光昏暗,在那样的灯光下做事,写作业等,得趴得近才看得清楚些。幸好,那时作业不多,要不,眼睛是非近视不可的。
  毕竟自制的煤油灯,没有防护,容易被风吹灭。当时商店里有卖煤油灯,通常的,上面装有个半葫芦状的玻璃防护罩子,点芯处配有齿轮,以调拨点芯露出的高度,调节火苗的大小,控制灯光的亮度。比较好的,是走马灯。顾名思义,走马灯,是可以提着走的在路上照明。这种灯,如灯笼,有玻璃罩子,一般的风是吹不灭的,使用方便,也比较亮。不过有点儿费油。有玻璃罩子的煤油灯,用一段时间,就会蒙上一层黑烟,因而,得经常去擦洗。
  无论是自制的,还是购买的,上面提及的几种煤油灯,我家里都有,方便在不同的场合下使用。在宴请宾客,人比较多时,除了在角落里,当上走马灯之外,一般是点蜡烛的。蜡烛亮,还不怕碰,特别是少了刺鼻的煤油气味。
  我读小学的时候,晚上的家庭作业,大多赶在天暗之前做完,不然得在昏暗的灯光下作业,多不便呀!当时,晚上我作业时,大多用的是自制的煤油灯。煤油灯离远了,看不清字,离近了,冷不防就会烧到额头前的头发。等听到“哔哔”燃烧头发的声音,或闻到头发的烧焦味,本能地赶紧后仰,用手去摸擦头发。因而,当时的额头前的头发经常是焦焦的。记得一天早上,老师要检查作业,老师说,有的同学,我就是不检查也知道,他有没有做作业,比如某某同学。听了,同学们一脸惊讶,莫非老师有特异功能?老师说,你们瞧瞧某某同学,那头发是新烧焦的,该是赶作业的结果。听着,我们都会心一笑。
  进入初中之后,功课重了许多。但每天作业,仍旧用自制的煤油灯。冬天,晚上写作业还好。到了夏夜,天气炎热,就是有凉风吹着,也是不能开窗户的,否则,风容易把灯光吹灭的。再是乡下,蚊子尤其猖狂。那时,没有蚊香,记得那时,屋里大多是燃艾草的浓烟雾,以驱赶蚊子。而我是忍不了那烟雾呛的,做作业时,都是找个蛇皮袋子,把腿脚伸入,以防蚊子叮咬。即使闷热,汗流浃背的,也总比腿脚被蚊子叮咬,发肿发炎要好受些!不然,老是低头弯身去驱赶蚊子,很会影响作业的。
  初三那年春季,面临毕业考试,晚上到学校集中晚自习。我才发觉,学校用的是煤油汽灯。我因是本地学生,没有住校,一些外地的学生是住宿的,那时,煤油汽灯都是班级住校的同学点燃的。点燃时,需向底座的油壶里打气,以产生一定的压力,使煤油能从油壶上方的灯嘴处喷出,喷射在石棉做的纱罩,再点燃纱罩,经过不断调试,吹气,以至纱罩高温后发出耀眼的白光。教室在煤油汽灯的照射下,犹如白昼。在这样的明亮的灯光下读书,感觉大不一样,晚上,万籁俱寂,同学们在静静地看书、作业,只有听到翻书页的“沙拉”声,老师辅导学生轻声细语的呢喃声。静谧、安详,惬意,我们都珍惜这样的读书环境。那一年,我们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我也是以高分进入师范就学,不少同学进了重点中学。
  如今,我们初中同学相聚,重温旧时求学的的情景,几乎都会提及感恩那几个为我们点汽灯的同学。
  到了1985年,村里终于通上的电。电灯点亮了乡下的生活。那时,农村已经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村民们依旧是勤俭节约。乡下告别了煤油灯,大多点上15W的白炽灯。即使点的是15W的电灯,但总比点煤油灯强多了。只不过,当时的电力很不稳定,时常停电,因而,家家依旧备着煤油灯,以备不时之需。
  如今,村民家里很难见到煤油灯的,除非他有怀旧情结,把煤油灯当是收藏品。煤油灯的淘汰消失,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就别说煤油灯了,白炽电灯,也因其费电,不环保而几乎遭到淘汰,随着科技的发展,后来出现了日光灯管的荧光灯、U型管、螺旋管的节能灯、LED等等,电灯变得光亮、省电、环保、耐用,款式造型、发光的颜色也是多种多样,可供选择。
  可见,灯,发展至今,不仅仅是为了照明,还成了装饰。这也难怪,我奶奶在世时,对灯光是那么在乎,那么珍惜有明亮灯光的日子。
  由此,我常想,要是奶奶在天有灵,她也一定会备感欣慰的。灯光,照明了世界,也照亮了我的心。我珍惜眼下这一片美好的灯光!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