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副刊 > 城事
在乡村喝喜酒
【发布日期:2017-07-01】 【来源:】 【阅读:次】【作者:今人】
在莆田乡村 ,一般人家结婚,亲戚朋友接受邀请后,都会说:“再过几天要到某某家去喝喜酒。” 回想前不久参加堂侄婚礼在乡村喝喜酒的情景,我似乎又闻到了那股浓浓的菜香。
  在乡村,几乎每个村子都有一名办宴席的“大师傅”,堂侄结婚的时候,那二十桌酒席宴就出自陈师傅之手。
  结婚的前一天,主人家便请来“土水”按陈师傅的要求用砖块垒起两个圆形大锅灶,并备了很多蜂窝煤。现在农村人家结婚,也有的从城里请来厨师,还自带炉灶,甚至连铁架灶台都用车子运到乡下,有的用瓶装液化气,还有的是烧柴油的,可谓是“全副武装”了。而灶台的建立一般选择在主人家或就近大埕的一边或角落,四周用帆布架起灶篷,有的用绳子拉紧,有的用钢架或铁架支起,篷内放上两张八仙桌以及锅碗瓢盆和蒸笼,摆上鸡鸭鱼肉和各种蔬菜、调料等等。
  按照乡村风俗,不管谁家办喜事,本家族人和左邻右舍都要请来帮忙,这次帮忙的也不少。灶台砧板,杯碟碗筷,刷得纤尘不染,干货菜蔬,鸡鸭鱼肉,逐一备齐。陈师傅并不急于过油、走红,而是先吊了一锅清汤。照他的话说,这叫“唱戏的腔,厨师的汤”。厨师没了清汤,做出的菜肴就没有底味,不论是烧、扒、焅,还是炖、闷、煨,汆、涮、烩、熬,味道再好,终究是浮着的。为人处世亦是如此,没了人味,表面功夫做得再好,也只不过是浮夸之辈。
  炉膛里,干木柴点燃了蜂窝煤,逐渐把整个灶膛燃烧的通红,酱锅里的汤汁上下翻涌,锅底蒸笼上的肘子慢慢红润起来。老陈一声令下,大家抖擞起精神,火速“备宴”。搅动鸡蛋的嘚嘚声、切葱姜末发出的刷刷声、“粗斩细剁”肋条肉形成的马蹄声,给鲤鱼、光鸡过油响起的劈里啪啦声……各种声音融汇在一起,抑扬顿挫,高低起伏,和谐悦耳,颇有节奏。小院里的花花草草也被这浓厚的气氛所感染,欢快地摇曳着,仿佛在为热闹的场面手舞足蹈、翩翩起舞。
  薄暮归途,“备宴”收尾,主人及新郎送来喜烟和茶水招待,以示谢意。大家围坐在八仙桌旁,讲古谈今,陈师傅边吸烟边说话,虽然话语不多,但人很精神。晚九点左右,大家散去,回家早点休息,待明日能够精力充沛、精神焕发地投入婚宴的忙碌之中。
  如今村里宴客,不是在院子里,就是在门外的活动餐房里。请来的厨师一般都自带下手,谈好包席的菜单价钱,搭起钢管棚架,罩上红色条布,支起圆桌,摆上方塑料凳,撑起案板,酒席就办了起来。
  第二天阳光明媚,天气晴好,婚宴正式开始。迎新的队伍摆成长龙,鞭炮齐鸣。堂侄终于迎来了新娘。他们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空气中弥漫着鞭炮炸开花的呛味,非常好闻。另一头,陈师傅将两碗长寿面下好了,由本家嫂子用红漆木盘端给两位新人。长寿面,嫩香腆润,每一条线面,寓意着一心一意,长长久久,和和美美,白头偕老,蕴含着对新郎新娘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寄托。诸亲六眷们陆续到齐,入座寒暄,边吃着“四青”(如杨桃、橄榄、柚子片、小西红柿或是糖果、瓜子、蜜饯、李干等四碟,不一而足),家乡人还有个习惯,有的利用婚宴开始前这一段空隙,有的还特地相约早一点过来,利用这一难得的机会聚一聚、聊一聊、打打牌、娱娱乐,消消遣。这时,等客人都已到齐并安排入座就位,主人便会给陈师傅说,婚宴可以开始了。于是,陈师傅将手勺一挥,宣布开席!这时爆竹响起,宴席便开始了。置身于村酒乡宴间,大家品尝着农家菜的乡土味,分享着喜事的欢乐。
  做好一桌席,招待好客人,对于一个乡村厨师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担得起“大师傅”的称号。
  宴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本家族的年轻人都加入了“传菜”的行列,所谓“传菜”,就是年轻人端着四方形的红漆木盘,一次可装上两碟或两盆子的菜,按照预先分工的桌次和方向端去。在这大喜的日子里,年轻人都会自觉做好,按程序“走菜”,无须调整,便井然有序。
  一般第一道菜上的是闷豆腐,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水平提高了,也有上燕窝汤的、鱼翅根的(需要说明的是,这两道菜并不是纯正品的)等,接着就是炖肉、桂花鱼、“八素”、海参、荔枝肉、章鱼汤……来客可以通过菜品看出主家对他们的重视程度,通过口感味道对“大师傅”的厨艺高低有个初步了解。菜品如人品,菜品不好,证明厨师浮皮潦草;菜量如人量,这里说的量是适中的量,肉山肉海,让人腻味了,不符合待客之道,菜不厚实,证明主家薄情,不够慷慨。
  一般一席婚宴,有15、16道菜,上完一半,新郎新娘就要到各桌分喜烟喜糖并敬酒,如果新郎新娘喝不下酒,伴郎伴娘都要自告奋勇,顶上去,喝下去。
  一桌宴席,甜菜不可或缺,通常会选“金钱果”及甜汤等,这两道菜作结尾,它们分别代表着主人家及亲家团团圆圆,夫妻间和和美美,生活甜甜蜜蜜。
  从天刚破晓到晚上,陈师傅在大家的配合下,忙而不乱,做起大锅菜,动作娴熟、流畅自然。一把锅铲拿捏自如,做完最后一道菜 “金钱果”和甜汤后,他才长长舒了一口气,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脸膛泛红,让人感觉特温馨,真有酣畅淋漓、荡气回肠之感觉。
  送走了客人,主人再安排“传菜”的小伙子们和后勤保障人员会餐,再次表示谢意。大家又能品尝到了陈师傅的娴熟手艺、美味佳肴。其实,现在农村厨师做的菜,味道并不比城里的厨师差,有时还感觉更合胃口。
  这时,陈师傅边做菜,边上桌吃菜,还多喝了两盅。他说,他记不清做过多少次乡宴了,有长寿宴、升学宴、乔迁宴,但做得最多的还是婚宴,这次是他做得最满意的一次。大家打趣他,说他之前看来是故意留了一手。他摆摆手说,每次都很用心,但这次感觉不一样,至于啥感觉,一时半会说不清楚。
  回想在乡村喝喜酒,那滋味,那情景,那是浓浓的亲情,是家乡的味道,令人回味无穷……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