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我们这些乡村教师是要经常性地进行家访的。 村落不远的,我们三两个同事放学后便结伴去家访。走完几户学生家,再踏着晚霞的余晖返回。如果班上有太懒或太淘的,做班主任的,就会一趟又一趟地去家访,总希望能凭一己之力,把那孩子的乾坤给扭转了。或者在周末,几个班主任一道,分片对学生进行大规模地走访。 我们一进村子,老百姓便知道是老师们来了,立即有人为我们驱赶狂蹦乱吠的狗,主动把我们带到要去的人家。到了学生家,在家看电视的孩子立即关了电视机,垂手站立等待挨批;还有的贪玩,不知道躲到哪个同伴家去了,在家的奶奶便急忙去找,于是村巷中便回旋着“xx,回来噻,老师来了”的叫喊。也有正在写作业的孩子,立即丢了书本,飞奔至田地。不一会儿他的家长就高绾着裤脚,扛着农具笑眯眯地回家了。有的家长,在村外做着农活,听说老师来了,不管是不是自己孩子的老师,也立即打道回府。 我们和家长交换意见,查看孩子学习的环境,教给父母们一些监管的方法。把学生拉到身边,诚恳地提出我们的要求,并解答孩子学习中的难题……那样的家访,家长和学生都很容易受到触动。家长不断地说着感激的话,他们满怀期待的诉求通常也会很直白地表达出来。站在我们身边的学生,低头摆弄手指的是感到了愧疚;微笑不语的是受到了鼓舞。家访时遇到的家长各式各样,但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点:热情。有一次我们去离校十多里的村庄走访,有位夏同学的母亲知道我们来了,立即回家点火开灶,等我们到她家时,她端出满满一脸盆的五香茶叶蛋逼着我们吃。我们一人剥了一个,农家鸡蛋,真香。我们走时,她拦着我们让把鸡蛋带上,说是特意为我们煮的。我们谢绝她的好意,走出好远,回头去看,她还端着那盆熟鸡蛋在路口站着。 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家访,是我们去山里的那次了。 那是周末,我们班的几个同事,一早就在学校集合,徒步去山里家访。山里住家分散,交通不便。我们从学校一直走到山里,临近中午的时候,我们到了盛昌宏学生的家。他家正端了饭菜准备开饭,见老师们来了,盛昌宏的家长不由分说把我们摁坐在桌边。锅里煮的饭有限,我们吃着,他们一家人便在一旁站着,等我们吃过了他们再重烧。那顿饭,饭菜再简单不过,但我们吃得却很香很香。 也是那天,我们回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有好心的学生家长为我们找来了一辆三轮车。三轮车在崎岖逼仄地山路山颠簸,竟然把唯一的一只车前灯给颠灭了。车至水库旁的时候,由于看不到路,司机师傅差点把车开到水库里面去了。如果不是路边的一块岩石挡住了车轮,我和我的几个同事可能都到龙王那里报到了。 家访时,有的是艰辛,但更多的是收获。我们收获了家长的信赖和感激,也收获了家长给我们的感动和日后工作的顺利。 家访是愉快的过程,许多年过去了,我一直怀念着。因为现在家访几乎没有了,一是因为手机的普及;二是因为风气坏了,我们担心家长误解我们是借家访之名,行捞利之实。真的怀念那些简单纯粹的年月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