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犹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修桥铺路,有的缔造绿地,有的建农庄酒楼……而家乡东郊村退休老村主任黄石,却突出奇招——志愿出资盖文明公厕。 黄石刚退休那年,他应在城市工作的儿子邀请,前往城市休闲度日。儿子忙着上下班,他在家里闲不住,便跨出房门,逛起闹市。 黄石年近七旬,眼不花耳不聋,依然健步如飞。他在城市大街小巷转悠一阵子,便觉得有点内急,四处寻找公厕。他边走边找,老半天寻不到公厕的影子,赶紧询问过路人。那些过路的男女,有的听不懂他满口地瓜腔,有的伸手一指:“阿伯,公厕就在前面不远咧!” 黄石赶往不远处,仍不见公厕的影子,急得他叫苦连天:“天哪,城里人怎么只懂得吃穿,不懂得拉撒呀!” 黄石只好急步返回儿子家,解决内急。他的儿子提醒道:“阿爸,那街道上公园里不都挂有公厕的指示牌么?” 黄石孙子听了,更笑得弯下腰:“阿公,你怎么脑瓜子不会转弯,街上宾馆、超市里也有公厕呀!” 那天,儿子、孙子领着黄石逛街市,拐进路边的一栋公厕。黄石跨进修葺一新,像小洋楼式的公厕,惊得目瞪口呆:“嘿,城里人真会享受,公厕盖得比乡村人住的小洋楼还漂亮别致呢!” “阿公,咱家乡村里的厕所土得像露天石头碉堡。那你返村也盖一栋洋楼式的漂亮厕所!”孙子打趣地哄着。 “盖就盖么,阿公当了半辈子村官,连做梦都想蹲好厕所,决不食言!”黄石竟与孙子打赌。 “阿公,你若在村里盖公厕,连爸给我的两千元压岁钱也奉上哦!”孙子调皮地推波助澜。 黄石返回家乡,在村头村尾、田间地头转悠好几天,他瞧村边大路旁那片龙眼树下有个小池塘,若在塘边盖个公厕,真是风水宝地呀! 黄石找到村里新领导,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新领导们拍手赞成:既然老村主任志愿投资盖公厕,就连阿猫阿狗,谁也不会投反对票。 黄石二话没说,很快请来建房造屋的泥水工匠,测地皮,挖地基,砌新墙,买来小便瓷缸、抽水马桶……公厕划分男女两排房子,中间设有洗手盆,盆上安片供人梳理整容的大镜子。公厕地上铺着红地砖,屋顶墙上贴着黄白瓷砖,阳光一照,端庄气派,像城里的小洋楼一般亮丽耀眼。黄石还在公厕里装上自来水管道,按钮一转,自来水哗哗流淌,瞬间将便池冲得一干二净。 公厕正式开放那天,黄石在公厕门口挂一长串大鞭炮,劈里啪啦地响了一阵子。男女村民们伫立在公厕门口,七嘴八舌询问: “老主任,公厕是你自掏腰包盖的么?” “那入厕方便收不收费?” “聘请谁当公厕管理员呢?” 黄石踱着方步,亮着嗓子应道:“那公厕是咱平时省吃俭用的钱,还有儿子寄来的零花钱、孙子垫的压岁钱,积攒筹建的呀!男女入厕一分不收。那公厕管理员老夫兼着呢!” “嘿,咱们也有福气享受城里人才有的公厕,多谢老主任呀!”男女村民们进进出出公厕,夹着一片赞叹声。 公厕落成那天,黄石迫不及待地抓起话筒给城里的儿子、孙子挂电话:嘿,咱志愿出资为村民们盖的公厕都登上家乡报纸。连开酒楼的老板瞧着都眼红,说咱盖公厕比开酒楼还光彩,这老头出的怪招可真绝呀! 电话里,传来儿子的声音:“阿爸,我以后返村,下雨天上厕所,再也不要头顶‘枪林弹雨’了!”孙子嗲声嗲气的话声更动听:“哎呀,我以后返村不再蹲露天石头碉堡,啪啪啪地打‘地道战’,臭水飞溅到小光屁股上。瞧,这压岁钱垫得值,阿公——你梦想成真了!” “好人就有好梦!”那村里电视广播上不是有人常挂嘴唱的。黄石眉开眼笑,一边回答儿孙的话儿,一边心里琢磨:咱还得与村里新领导们合计,打算在文明公厕旁建个村民健康娱乐活动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