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副刊 > 城事
儿时的汤圆
【发布日期:2017-02-11】 【来源:】 【阅读:次】【作者:蔡柔远】
元宵佳节来临之际,一想到儿时母亲做的汤圆,顿觉唇齿留香,回味无穷。离开家乡五十年了,但儿时搓汤圆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家乡的糯米汤圆,原料是糯米,一般是实心不放馅。其质感细腻,柔软可口 。随着时代的发展,汤圆的做法,也不断推陈出新,如今超市商场卖的汤圆,大小不一,质地各异,味道多种,据说品种已有数十种之多。
  每年母亲都要在自家的田里,种上二三分田的糯米,为的是过年能吃上红团、元宵节能吃上汤圆、端午节能吃上粽子。
  在没有碾米机之前,只能将糯米或倒进石臼里舂,或用石磨来磨。石臼里舂出来的是糯米粉;石磨里磨出来的是糯米浆。有时“碓兜厝”里接不到“龙”(排不上队),母亲就把糯米提前泡软,用石磨来磨。糯米磨成浆后,她再用细密的“炊巾布”(即:蒸笼布)把糯米浆里的水份滴出来,等水份不滴了,再将“炊巾布”的四个角扎紧,然后放到草木灰里,让糯米团里的水分再吸去一部分后,解开“炊巾布”,就可以把雪白的“糯米团”用来搓汤圆了。家乡人称它为“水磨汤圆”。因为它比石臼里舂出来的糯米粉,更加细腻,更加软糯,吃起来更加可口。如果用干的糯米粉来做汤圆,那得先用适量的开水来和粉。放水多少,却十分讲究。太多了,就成了糯米糊;太少了,也就揉不成块。只有加适量的水,经过反复的搅拌和搓揉,过了一会儿,就做成了一大块糯米团。不管是“舂”还是“磨”,接下来搓汤圆的工序都是一样的。
  我仔细观察,母亲在糯米团上,揪下一小块后,放在两只手掌间,不停揉搓,经过她神奇的手,有条不紊地精心制作,一粒粒大小均匀、团团圆圆的汤圆,就此诞生了。生性好奇又好动的我,自然也会伸出小手来跃跃欲试,一起来搓,并且还唱起了学校音乐老师教的《卖汤圆》:“卖汤圆,卖汤圆,小小的汤圆圆又有圆……”母亲听了好开心,她一边听,一边笑,还夸我唱得好。可是,歌唱得“好”,并不等于汤圆搓得好。我初次搓的汤圆,圆不圆,扁不扁的,甚至还有明显的“疤痕”。而母亲搓的汤圆又圆又光亮,一颗颗像元宵夜的月亮似的,又圆又光亮。
  正月十五元宵夜,母亲将搓成的汤圆,先放在簸箕上。煮开水后,汤圆从簸箕上,像跳进水里的群鸭一样,争先恐后地跃入水里。等到它们浮上了水面,汤圆已经煮熟了。一锅热腾腾的汤圆,就大功告成了。母亲把汤圆装进盘中,然后在上面撒上一层薄薄的白糖,小心翼翼地端上团圆桌,我们母子二人开始美滋滋地尽情享用美味的汤圆,品味着节日的幸福。
  元宵节,吃汤圆,寓意一家人“甜甜蜜蜜”、“团团圆圆”。家乡的糯米汤圆,无时无刻不牵系着游子的心。每当想起当年与母亲一起搓汤圆,吃汤圆,过元宵的日子,总会感到无比的温暖。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