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对大千世界中的许多现象仍一知半解,通常将其归类为天性。候鸟飞越半个地球,依然能准确地找到往年的巢穴,凭什么?天性。企鹅妈妈在南极冰天雪地里跋涉上千里,回到哺育地,面对数万只小企鹅居然能甄别出亲疏来,也是天性使然。每当电视里见到企鹅妈妈从腹中呕出浆物,准确喂养亲宝贝的那一瞬间,自然会触发人们去思考其背后的驱动力。 生物学家以子代成长初期营养的补给方式来划分类属,动物被划分为哺乳动物和非哺乳动物两大类。乳汁成了动物的一道界河。在纷繁的生命形态中,哺乳动物位于最高端,动物的哺乳行为体现出本初的母爱。不论东西方,画家们都乐于选取母婴哺乳作为素材。试想,母亲注视怀中的宝贝,婴儿噘着小嘴从丰腴的乳房吸吮乳汁,那是何等的天伦! 研究表明,约有三成的婴儿会拒绝自己母亲以外的乳汁,这一现象被其定义为“人类的早期认生行为”。医学家解析说,“早期认生”的婴儿会依据母体散发出的气息加以辨别,也有人说是通过聆听母亲的心跳进行辨伪。十月怀胎期间婴儿早已熟稔母亲的心律,只有自己母亲的心律才悦耳,别人的心律可能是刺耳的,甚至是难以容忍的。 哺育是孕育的延伸。有些哺乳动物在娘胎里只进行粗糙的孕育,在体外还需要度过一段相当长的哺乳期。远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那里跳跃着一种特有的哺乳动物袋鼠。小袋鼠出生时只有人类的小拇指一般大,必须立即爬进入育儿袋接受哺育。随着小袋鼠的成长,育儿袋的承受力都让人担心了,袋鼠妈妈依然悉心哺育,直到完全长成独立。外表粗壮的袋鼠妈妈,却包藏着一颗细腻而坚韧的慈母心。我们时常见到年轻的父母将自己的婴儿兜在肚前,人类大概就是从袋鼠妈妈那里受到启发的。 哺育是母爱的最直接体现。在自然状态下,母亲的乳汁只专供给自己的下一代。人类则不同,早已将贪婪的嘴伸向牛妈妈、羊妈妈的奶头。人类也是睿智的,哺育的含义被不断利用和拓展,演绎出许多动人的故事。 在说古老人的故事里,包拯被神化为正义的化身,其理由则更为好笑。据说包拯一生下来就黑,母亲疑为怪胎,不祥之物,吓得昏厥过去,家人将她救醒后,她令丫头连夜抱到山上遗弃。不料被一只路过的母老虎拾获,叼回穴中哺以虎乳,一直长大到六岁才回了家,由其嫂抚养成人的。说古老人认为,正因有这一特殊经历,包拯才拥有不惧强权的勇气。果真如此,我们还真应感谢那位虎妈的大爱,千百年来,让我们拥有一位公正无私的偶像。 显然,老人的故事中,包拯身世是杜撰的,不可信却可爱。在说古老人的另一故事里,武松的身世也是杜撰的,同样令人怀疑,却相当感人。 遗传和变异总是相生相伴的,这一点是文学家所乐于发挥的。武大与武松兄弟就是一对典型,两人为一奶同胞,一个歪瓜劣枣,一个却仪表堂堂,这样的角色配布注定是一出好戏。据说武松还嗷嗷待哺时就没了父母,靠兄长武大抚育。武大也拿不出什么大本事,更挤不出乳水来哺育自己的幼弟,剩下的只有一身的勤劳劲。武大靠制卖炊饼维持生计,起早摊黑挑着一担货郎担沿街叫卖,一头装着炊饼,一头装着弟弟。当遇上哺乳的妇女,武大就寻过去,守在一旁。等到人家哺乳好自家的孩儿后,他就上前恳求给自己的弟弟也哺上一口,完了还总不忘送上炊饼作为答谢。就这样东一口西一口的,没有母亲的武松在哺乳期不但没有断过奶,反而百家奶哺养出了一条打虎英雄。 一个丑陋的哥哥,怀有一颗美丽的心灵,用矮小的身躯托起沉重的母爱,拉扯出一位高大的义士。其过程之艰辛令人动容。有了这一铺垫,再去理解武松对其嫂潘氏的仇恨就容易得多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乳汁的养育不仅仅健壮一个人的躯干,更珍贵的还在于情感的塑造。应该庆幸的是,小武松当年不在那三成“早期认生”之列,否则就更为难那位矮小无助的武大哥哥了。 传说虽然虚妄,却真实反映百姓心理。下一故事却是历史真实。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是一位不幸的帝王,五岁丧母,记忆之册中母爱那一页缺失。登基后,为了弥补那份缺失,细心的崇祯向老宫女打听母亲的仪容,所幸有一位老宫女自告忆得起。崇祯便让她口述,命画师画成巨幅肖像。画成后,有人说像,有人说不像。崇祯就派人到外婆家请舅舅辨认,得到的结论是:“肖!”。崇祯大喜,自大明门迎请肖像入宫,亲自在午门内跪地迎接,当见到母爱的肖像时竟放声痛哭,悲痛不已,大臣们上前搀扶规劝,久久不肯起身。《明史·后妃传》记述:“帝雨泣,六宫皆泣。” 宫闱之中向来寡情,正所谓无情最是帝王家,从崇祯对母爱的渴望中可知,母爱不因尊卑而异同,系天性使然,与生俱来且贯穿始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