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我感受最深的是时代在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先说吃吧,我清楚记得小时候,我们很喜欢,也热衷于吃肥肉。那时候,凭票证购买猪肉。要买猪肉,都得早早来到食品供应站购买。而想买到肥肉很不容易。当时,负责售卖的其中一位名叫阿坤的师傅。我们都认识他,因而买肉时,都叫嚷着:“阿坤,多割点儿肥肉!”但毕竟肥肉有限,哪能个个照顾得周到。阿坤听多,不厌其烦,他本就有口吃,回道:“我……我认识你就……就好,你……你认识我无……无用!”一时传为笑谈。一些好奇心重的人就学着说,还真的变成口吃呢!当时,人们吃不饱,穿不暖,没得吃,就喜欢能吃点儿肥肉,才不容易饿呢!而今,人们都说,平日里吃的,就如过年。伙食好了,反而不敢敞开肚子大喝大吃。肥肉自然没人问津了。 当然,还有当时都吃腻吃厌了的番薯,如今,却身价百倍,比大米还贵呢;一分一串的余柑、橄榄,却成了抢手货;用来喂猪的野生杂鱼、海蟹等,也成了供不应求的美味食品。 再说穿的,上了年纪的人,都经历过上世纪那个物质生活极为匮乏的年代。那时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日本产尿素,做成飘飘裤,前面是日本,后面是尿素”。“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可见,当时穿破衣服、缝补过的衣服很平常。很多家庭都这样,哥哥姐姐穿过的衣服,留给弟弟妹妹穿。即使已经破旧了,也舍不得丢,缝缝补补了再穿。穿上新衣服,往往要待到过端午节或过春节时。那时候,我们小孩子,好动贪玩,喜欢爬滚。因而,臀部膝盖布都容易磨破,免不了被父母斥责。穿破的,或打补丁的衣服,是无奈之举。 然而,时至今日,好多青春年少一族,却以穿“破”衣裤为荣。路上没少见,他们穿上崭新的破衣裤。腿部膝盖处不是露出刀割般的痕迹,就是打上几个显眼的补丁。他们以“破”为美,以“露”为时尚。真不知他们要是处于上世纪五六七年代,穿上这样的衣服是何感想?每每面对他们,我都有种赶不上时代之感,只好一笑了之。 以前,农村相对比较闭塞,村民走出去的机会比较少。人们几乎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人们思想观念比较保守。随着改革开放,外出务工人员日多,甚至融入了城市生活。他们回来也自然带回城市的气息。上世纪90年代初,有人穿裙子回来,往往会吸引着众人好奇的目光,指指点点;看不过眼,吐唾沫,骂其不正经的,大有人在。后来,见多不怪,人们渐渐地,也就习惯了。 后来,电视、网络进入寻常百姓家,电视里,网络上的形形色色、什么都有,扑眼而来。经过不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人们从排斥、理解,到无所谓接受,甚至实践。同样是在当初颇受非议的,被人称之为摆姿弄首,卖弄风骚的舞蹈,如今,也被人们欣然接受。那些当初反对最为强烈的老奶奶,现今都跳上了广场舞,还乐此不疲呢! 其实,农村人们观念之变,是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密切相关。人们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更注重休闲娱乐,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开放,更追求个性,乐于创新,以另类为美。 人们观念之变,也是时代发展的标志之一。一些老观念得到更新,一些新观念昙花一现,都是正常现象。只要经得起生活和历史考验的观念才会得以长久保持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