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个花红柳绿,细雨缠绵的清明,又到了祭祀祖先的日子。总是在这样一个花落成雨的时节,带着淡淡的感伤,携着浓浓的回忆,带着沉沉的祭品,来到这山水环抱的墓地,看望依稀留在脑海里的亲人。 每次来到爷爷、奶奶、父亲、母亲的坟前,摆好祭品,心底弥漫着幽幽的愁绪和淡淡的哀愁,总是情不自禁地想和他们聊聊那些他们生前没在一起叙说的遗憾和懊悔。此刻他们正仿佛停留在湛蓝的天空中、清凉的空气里、嫩绿的枝丫上、还有那些枯槁的来不及返青的草木的阴影里……。也许此时早已超然了沉重的亲情羁绊的他们,正在飘忽中看着我们,祝福着我们。 最让我伤怀的是母亲的去世来得太突然。那些天,母亲身患感冒住进医院。当逐渐治愈即将出院之时,再去门诊作心电图检查时,发现她的心肌大面积梗死,只得继续住院治疗。病床上的母亲,口中插着呼吸机,伸着颤抖的手摸着我的脸,眼里噙满泪水,依依不舍地看着我。我当时并不晓得,这就是不能言语的她与我的最后告别。虽然又经过了几天抢救治疗,却始终没有留住母亲的生命。在她弥留之际,我发现母亲还在渴望生命,留恋人间。她辛辛苦苦生活一辈子,经历这样那样的磨难。而今,几个兄弟都成家立业,而她还没有享受足子女的尽孝。 我记得小时候,我家四男一女,每次开饭,都眼睁睁看着一大锅饭转瞬即空。由于父亲远在山区工作,生活的重担全都落在了母亲的头上,母亲精明能干,每天忙里忙外,把里里外外的事情都安排得妥妥帖帖的。下班后,母亲还要和我留城的哥哥到处找活干,挑货到海边的海船上,赚点脚力钱贴补日常家庭开支。 每年我们扫墓后,我们三兄弟回城聚餐,气氛轻松却难掩对先人的哀思和生命的悲悯,大家都心照不宣。回到家来,独自静卧在床,一声问候终于夺心而出:妈,您在那边过得还好吗?深更时分睡梦恍惚,我仿佛听到了母亲笑吟吟地回答:我好着呢! 母亲年轻时长得漂亮,走在路上,不但是男人,就是女人,也照样有很高的回头率。自嫁给我父亲后,把家里的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之后又开始谋划着家中的致富之路。 她把娘家的嫁妆都换成现钱,买了一间小店铺,做起了日用杂货的生意。母亲为人十分随和、善良,又精明节俭,生意经营得很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颇有积累,在老街上置办了丰厚的家业。后来公私合营,她成了一名店员,白天在店里忙碌,晚上还要在家里干糊纸袋、纸盒的手工活等等。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工资微簿,家庭又屡遭劫难。上敬养公婆,下养5个孩子的重担几乎使母亲不堪重负。她苦撑着把孩子抚养成人,而且让我们几个都读了大学、找到工作。生活刚刚松口气,父亲又被病魔折磨一年后逝世。母亲生前没有享受过日不愁三餐、夜不愁风雨的生活。 后来,我们四兄弟都有了自己小家和孩子,家境开始渐好。然而本该享福的母亲,又因不安份的大哥屡犯事端以及之后的下海经商,“屡战屡败”、困于囹圄而焦思苦虑。除了要几兄弟节衣缩食、外出打工给家中和大哥支持之外,母亲只得忍痛变卖其老家的家业,为大哥退赔和支付各种费用。倔强的母亲每天只得起早贪黑、夜以继日地工作、只要能赚钱的活都去干。那些年,母亲一下子苍老了好多岁。母亲的一生,经历沧桑,阅尽苦难,有太多的遗憾,让我至今想起,都会耿耿于怀,念兹在兹。 母亲健在时,儿子们纵然不能尽孝,实在令我们遗憾和感伤。然而这种心愿,如今只能是一种空许,没有实现的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是一种遗憾,而今我心力都有,就是无缘尽孝,细想便更是感到心伤。 每年清明,四兄弟都来到先辈坟前扫墓,那种充满默然敬意的感觉依然留在我的内心深处。墓园宁静,隔开了外界的扰攘嘈杂。生和死的距离,近在咫尺,阴阳两隔,却是无法逾越,站在先辈的坟前,只能喊一声“妈妈,您一生辛苦了。”一层泪水突如其来地模糊了我的双眼。 清明,这个专门为追思先人的日子。缅怀先烈、扫墓祭祀、祭祖行孝等祭拜逝者,追思先人的传统习俗,在这清润明朗的清明时节,得到延续,得到永恒。也使得生者静默的祭祀中,为我们洗去俗世的伤怀,还我们以内心的安宁!唯有记住逝者,才能延续大地的希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