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副刊 > 城事
在城里“做岁”
【发布日期:2015-02-19】 【来源:】 【阅读:次】【作者:陈炜】
    今年,我已是第25个年头在城里做岁了。每次做岁都有一些感想。今年做岁,我总结有四件事要做。
    宋代文学家苏轼曾经说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是呀,越是难全,人们越是想全;越是离合,人们越是盼合。过年,就是全家合在一起的庆典。不论平日是在天涯,还是在海角,都想方设法在除夕赶回故里,同家人团聚,做岁过年。
    年三十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做岁,有四件事不可或缺,头一件事便是吃好团圆饭。围炉时,是家家户户最为热闹最为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是一年中最多的,荤的素的,凉的热的都有。一般最少八个菜,多的十几个。合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在这个取一年之精华而倾于一餐的美好夜晚,大人们在细细品尝佳肴,孩子们则放开肚皮美餐。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在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美酒佳肴,共同辞旧迎新,是世间最温暖也最为幸福的时刻。特别是老人,家人的团聚令他们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看着健康的儿女,望着活泼可爱的子孙,老人的笑容比任何时候都舒展、温馨,心情又是多么甜美、愉悦和快乐。
    围炉中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喝酒,是美酒,是平常舍不得喝的陈年佳酿。早早买好的陈年好酒,盖子一开,香飘盈屋,赶紧满上,满上,祖孙三代全都满上,共同举杯,此时酒不醉人人自醉,醉在天伦之乐的团聚幸福中。几杯酒下肚,老爷爷便开口说话:“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语出《颜氏家训》)又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语出《朱子治家格言》)也可能既不是《颜氏家训》,又不是《朱子治家格言》,不过就是一个随心所欲的故事,那故事里却包含着做人的道理,处事的准则。我小时候,就听父亲讲过,十个爱热闹的老头,每逢过年都要一起喝十壶酒。其实就是每人带一壶酒,倒在一起喝,喝个痛痛快快。这一年,有个老头心想,酒混在一块儿不分你我,我带一壶水不就能白喝一顿酒么?岂料,十个老头都不傻,都在这么想,这么做。结果,人人喝下一肚子水,还不敢对人说。故事不长,道理不深,我却从童年铭记到了今天。枭雄曹操对酒当歌,凡夫俗子对酒说家训,古今多少个故事,说不完,听不够。
    第三件事就是观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春节联欢晚会》。春晚与放鞭炮、包饺子、吃年夜饭一样具有文化元素的“民俗”,可谓是中国人的年夜文化大餐。这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春晚,让人目不暇接,欢声笑语,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这种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文化大餐”和“视觉盛宴”,早已成为中国年的一个新传统,它不仅给中国人带来了欢乐,也让全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辉煌灿烂。
    第四件事就是守岁。这天夜晚,人人抖擞精神,不睡觉,熬到新的一年。因此,很多家乡人都叫做“熬年”。正所谓“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在这个欢乐的夜晚,全家人团团围坐,茶几上堆满瓜果糕点,样样都讲究个吉利:摆上苹果,祝福平平安安;放上桔子,祝愿吉祥如意;吃块年糕,但愿生活水平一年更比一年高。
    百姓生活如此妙趣横生,尽都往好事上头靠。想到就去做,好日子总会到手的。
    据父亲讲:守岁至少在南北朝时,就已经出现了。那时掌灯起就要入席,大户人家兴致勃勃,还会吃到半夜。可普通百姓生活简单,年前烧好的饭,要挨过除夕才能吃掉。以隔年饭彰示,他们的生活年年也有余,一年到头吃不完,明年还有今年的粮食吃。可这习惯是否还有些劝人节约过年的企图?我不晓得,从小就只管参与守岁,好生守过除夕。
    守岁时,孩子们会得到长辈所给的压岁钱,数额大小,因贫富而差别很大,但蕴意并无多少差别。听爷爷说压岁钱能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得到压“祟”的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地度过一岁。也有发压岁钱给老年人的,祝愿老人返老还童嘛,希望我们的长者,尽都鹤发童颜,青春永伴,心情无比爽朗。
    其实守岁是在守候着一个希望。过了这个除夕,春的气息扑面而来,守到的岂止是一串串往事、一个个丰年、一系列心理平衡,还有家人的快乐与健康,是来年实实在在的创造和拼搏!除夕之夜,一家老少,通宵守夜,把一切邪病瘟疫撵跑驱走,期待新年吉祥如意、幸福安康。在我们聆听到第一声鸡啼之后,新年伊始,男女换上节日盛装,挨家挨户的,先给族中长者拜年祝寿,然后走亲串友,相互道贺祝福。此时的莆阳大地,处处流光溢彩、光彩夺目,绿水、青山、阳光,明朗满目。从初一到元宵,人们都沉浸在欢乐、祥和、喜庆的节日氛围中了。
    长夜就这样慢而缓地溜过去了。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