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副刊 > 城事
绰号
【发布日期:2014-12-14】 【来源:】 【阅读:次】【作者:凌更金】
    我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一个莆田小村庄。农村有这样的习俗,人们总爱称小孩为“阿猪”、“阿狗”,这种带着浓浓乡土气息的称呼,给人们的直接感觉就是亲和、亲切。然而,对我来讲,虽然生长在乡村,父母却没有给我留下任何绰号,记忆中的童年,乡亲们都是直呼我的大名。或许,这是我的名字中沾了个 “金”字的缘故吧。
    应该是从念小学开始,个别调皮的同学就给我起绰号。可能是自己个子不高,就有了不高的不雅绰号(挺难为情说不出口),幸亏持续的时间不是很长。到了上初中,有人开始送我一个“黑金”的绰号,那是因为我的皮肤黝黑缘故吧,其实这绰号起的很恰当,烈日下的我从来不遮帽,能不被晒黑吗?这个称呼持续的时间还是很长的,可能是牢牢抓住了我的皮肤确实不怎么白这一特点吧。“黑金”这个绰号可谓“名声响亮”、“历史悠久”,伴着我走出校门,迈进军营,跨过长江、飞渡黄河一直抵达北疆,饱经“风雨洗礼”,解甲归田后又伴着我“完璧归赵”回到老家。
    在戎马岁月里,我的绰号有了新变化,特别是在新兵期间,大家都会亲切地称呼我“小L”,说明我年轻勤奋、富有朝气,感觉不错。上军校时,因为自己是从部队考上的,所以兵龄会比同批战友稍长一些,因此就有了“老L”、“L班长”的称呼,刚开始还真有点不太习惯,感觉把自己叫老了。军校期间一直担任学员队的文书,大家又改口管我叫“文书”,一叫就是四年,至今军校战友对我的印象还停留在这个称呼上。后来,随着履历的变动陆续有了“L教官”、“L排长”、“L参谋”、“L科长”等外号,自己任参谋的时间比较长,前后有八年,所以一提起那些绰号,就会联想到自己当年的加班加点、跑上跑下,任劳任怨、忍辱负重的岁月,真是体会深刻、记忆永远呀!回想起来,其实除了工作关系,处的比较亲密的战友一般都会喊我“老L”或者“L哥”,我感觉这样比较自然、也乐于接受。
    回到地方,换了新的环境,一切从零开始。绰号正在起变化,比如“小L子”、“L公子”等称呼,可能这是地方色彩吧,要慢慢适应。
    这些年,虽然时间在流逝、环境在变迁,但是,对于绰号来讲,能够经久不衰的,通常年长我的会叫我“小L”,比我小的会叫我“老L”或者“L哥”,自己感觉这样还是比较稳妥的。我在想,不管是绰号也好、还是别名也罢,都只是符号而已。符号是什么?符号的意义大体是为区别一事物与另一事物而做出的人为记号。其实人家只要心里有你,哪怕你在他心中简称为“那个人”也是可以的,只要你对他好,他就能记住你,不管你姓啥名谁。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