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副刊 > 城事
摸 鱼
【发布日期:2014-09-21】 【来源:】 【阅读:次】【作者:山风】
    故乡的西北部,有二条溪流汇合后,再奔腾而下,向兴化湾、东海集结。古人说一江春水向东流,故乡的溪水向西流。有人说这里风水好,也有人说“风水”算什么,三十年水流东,三十年水流西,这有什么稀奇,这是自然现象不要去管它。人们要过好日子,靠得是自己的辛勤劳动,有劳动才有得食。我们邻居几个小孩从小养成劳动的习惯,上山砍柴,下田除草,倍觉少年生活的有趣。
    我们少年的生活很单调,除上课读书,星期天帮忙家里的生产劳动外,再就是夏天去洗澡摸鱼,高兴极了,不过家里的大人总是不放心,一再交代要小心,也不要洗得太久,一点钟就够了(一个钟头),可是我们到了溪陂的上游,看到清清的溪水,什么都忘记了,急忙脱掉衫裤,扑通一声,跳进溪水里。我们“泳友”阿求,他精灵过人,一到那就在陂的石隙间摸鱼,第一回就抓了一条大鲫鱼,他说做什么都得先快为好,他趁我们忙于洗澡,他先下手为强,每次都比我们多抓几条大鱼,回去总是在大人面前夸耀自己是如何如何地摸鱼,如何如何地抓鱼,他的祖母听了说孙子聪明伶俐,长大一定有出息(也可说出仕的意思)果然不出所料,阿求确实靠着自己的勤奋,由小学到仙师(仙游师范)毕业,然后回到本村小学任教,由教员到校长,月工资由40斤大米到120斤大米(当时的情况),他的祖母逢人便说,我的孙儿阿求一个月有一百二十斤大米,我一家五口,再吃也不完。乡里乡亲看到这种情景,羡慕不已。
    “泳友”里还有一位“阿山”,此人游法多多,或蛙游,或朝天游,或潜水游,或翻筋斗游,或直立游,或“扑虎”游,等等,游累了,他去溪石下面摸鱼,靠他的摸鱼本领和他的眼睛,他摸得鱼总比我们三四位“泳友”多。他摸了鱼有时自己吃,有时卖给邻居的一位老人,这位老人年轻时过度劳动,双脚走路吃力,老人的儿子在外工作,每月寄给足够的钱,叫老人买点好东西吃。阿山的父母也舍不得吃,叫阿山卖给老人,价钱、斤两都算得合理,村人既夸老人的儿子是位“大孝子”,也夸阿山是一位尊敬老人的好孩子,说得阿山笑呵呵。
    在洗澡时,偶尔也谈及村里新闻,边游边谈,比如什么人的儿子今年去参军,是海军,这是家有福气,父母的好事,阿公有积德,才有好报,古云“善恶到头终有报”,确是灵验。也谈及某某人生财没道德,把好好的木柴灌水后,挑去山外集镇去卖,虽然每百斤多收一点钱,但这种怪事,于心不安。还有什么人是一个赌棍,把原来富有的家庭,许多家财都输光,如今日子不好过,快变成乞丐。当然也议论学校某某老师教学不认真、马虎应付、体罚学生等等,说得具体生动,至今记忆犹新。“泳友”中的阿建念书不专心,经常被陈校长批评,说他不争气,看起来没希望。后来阿建被父亲打了屁股,他去学木工,不想再念书了。尔后阿建彻底改变过来,学习成绩优异,考上山外一所名牌中学,再后上了大学,当了工程师。阿建的父亲一碰到陈校长,都说这是他的功劳,他的恩情永远不会忘记。
    溪陂的水被引入不远处的水渠里,流进故乡的农田。渠道两边全是石块堆砌的,这里面也有许许多多的大鱼小鱼,我和“泳友”有时也顺着渠水,边洗澡,边摸鱼,有时也抓了不少鱼,还顺手拾了“蚬”,一举多得,其乐无穷。“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听说村里一位老人为筑陂引水,花了不少心血,是这位老人带头捐款,村民积极响应,齐心协力,把陂建成,使下游数百亩“缺水田”变成丰产田。每当稻浪翻滚的丰收时节,乡亲们忘不了这位老人。老人离世时,他还不忘对陂的保护,说一定要把陂看好,让它永远为山民造福。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