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副刊 > 城事
儿童节别变拼爹节
【发布日期:2014-06-01】 【来源:】 【阅读:次】【作者:陈祖灏】
    六一节前夕,有几位小学老师反映,现在的儿童节已变味。有个孩子说,我爸是副处长,他的手下送我一台学习机;有个孩子直接反驳他说,别人来我家求我爸办事,当场给我网购iPad;体育委员说,我爸说要拿出三万块钱,带着我给孤儿院的小孩子送礼物。
    小学生的攀比心理是一种狭隘的片面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促使学生在物质享受方面向高档次看齐。当这种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便会有一种挫折感、自卑感。这种心理的存在,必然会给学生的生活、学习及身心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扭曲孩子幼小的心灵。
    在孩子““拼爹”语境中,无论是“小学报名登记家长单位和职务”、“ 9名下属代领导孩子写作业”,还是“比拼儿童节礼物”,成人的行为多少颠覆了孩子童贞无无暇的价值观,“拼爹”、“ 拼富”在孩子眼中是最大的虚荣,没有“让我们荡起双桨”单纯。
    触景生情,往事如烟。记得我童年的时候,因家庭经济结据,常穿补丁的衣服。“六一”这一天,和同学们统一身着白布衬衣、蓝裤子,排着整齐的队伍,跟着辅导员在队旗下举右手庄严宣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那场面多么纯真诚实,至今还令人记忆犹新。
    时代不同了,经济富裕了。过节家长给孩子送点礼,以资鼓励仍属人之常情。但要适可而止,不然适得其反。借孩子的节日收取钱物,虽还不至于“受贿”,但却能把孩子“教唆”坏了。自家的孩子被“毁”在一个充满美好的“儿童节”,难道不令家长们痛心吗?
    “拼爹”现象的确不罕见,而连儿童节都要变成拼爹节,那简直不可理喻的。既是父母情感表达形式的异化,也是孩子节日狂欢背后的权利缺失。学校不能只停留 “惊讶”层面,不妨主动和家长沟通,劝导给孩子礼物不能太贵重,别让铜臭味淹没儿童的节日。
    “救救孩子”是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发出的呼吁,今天欢度儿童节再提这个口号是否有点危言耸听?笔者觉得未必!无论是家长、学校还是社会都应当对这种攀比的行为进行制止和正确的引导,挽救孩子们那颗纯真的童心,呵护祖国的花朵健康地茁壮成长。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