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副刊 > 城事
摸蚬
【发布日期:2014-05-18】 【来源:】 【阅读:次】【作者:蔡柔远】
    清明过后,大地气温回升。蜇伏休养一冬的鱼虾贝壳之类,经过几场春雨的浇灌滋润,忽然之间也就发瞟肥美起来了。现在大鱼大肉吃多了,便想起了家乡那些儿时看似不起眼的“土特产”,实在令人回味无穷。时间虽然已经过去四五十年,当年拾田螺,摸蚬子(莆田人称“沙拉”)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家乡有一条溪,有人称她“沁后溪”。溪的下游南岸有一条有通往西天尾三山、下柯的清清小渠。渠长一百多米,水不深,沙质地,长年累月都繁养繁育着许许多多的蚬子。清明刚过,我们小伙伴不怕水凉,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下到渠里去摸蚬子了。小孩摸蚬子很毛躁,水底捧起带有蚬子的沙土,一把一把地撒到边坡上,再将大粒的蚬子装进上衣两边的口袋里,又将小粒的扔回水里。口袋实在装不下了,便跑到芋头田里,摘下几片芋头叶,把口袋里的蚬子全掏在叶子上,然后再去摸它两口袋……一会儿功夫,除了满满当当的两个口袋外,双手还捧着一大包青色芋头叶裹着金灿灿的蚬子,直奔回家……母亲看我得意洋洋的样子,心疼说:“‘清明谷雨,冻死老鼠。’现在天气还有些冷,要是受到了风寒,咱们哪有钱去看病!”母亲说归说,那天晚上,我家的桌子上比平常多添了一盘蚬子。
    蚬子确实是水乡的一道美食。蚬子壳,一个个小扇子似的蚬子壳,全都张开了,炫耀它肚子里雪白鲜嫩的美味呢。只需用手轻轻一抹,蚬肉就下来了。捞出来,烧豆腐,炒芥蓝菜,有说不出的美味。最好兑上那牛乳白般的煮蚬子汤,那就更加鲜美了。我喜欢吃蚬子,怎么吃都喜欢,怎么吃都吃不够,那种鲜嫩与清香可不是笔墨可以刻画的。用一句时髦的话说:“不吃不知道,吃了忘不了”。
    清明过后,母亲把蚬子汤用来煮面条,再加上几条鲜嫩的小白菜、芹菜和韭菜等,其色、香、味必定令人馋涎欲滴。要是按照如此的配料来煮兴化米粉,同样有异曲同工之妙。有一次,我又去摸蚬子,却被雷阵雨淋得湿透透的。回到家后,感到有点畏冷。母亲摸了摸我的额头,说是感冒发烧。她便把我摸回来的蚬子,拿去煮一碗脍炙人口的蚬子葱花米粉。热乎乎的,香喷喷的,我一口气把它吃了个精光……发了一身汗,额头再也不烫了,感冒发烧的症状全然消失了。
    到了夏天,摸蚬子的“淘金者”增加了许多,特别是那些大姑娘小媳妇“全套武装”:又是水桶,又是铁瓢,又是筛子,把原本清幽幽的渠水,被搅得一片混沌。我们小孩摸蚬子,只选大的不选小的,而那些大人,竟然把大大小小的蚬子“一网打尽”。后来我才发现,她们把小的蚬子连壳带肉捣碎后,再那去喂鸭,说是鸭吃了容易盘蛋壳,不生软黄蛋,而且产蛋多,个头大。我听了心里一直都在责怪她们太自私自利了。不过,蚬子很贱,明年这个时候,它们照样繁殖出许许多多的“子子孙孙”。
    天气热了,摸蚬子的人多了,卖蚬子的外乡人经常出现在街头巷尾。我在梧塘读书的时候,一个卖蚬子的妇女一个劲地吆喝:“卖蚬子啦!一斤两分,四分三斤…….”吆喝声此起彼伏。可是,很少有人问津。当然不是老百姓不爱吃,而是莆田处处都有水渠沟河,自己想吃随时可以下水去摸,又何必去花冤枉钱呢?如今,河水污染严重,老百姓对淡水里的鱼虾螺蚌之类的河鲜,秉持着这么个原则:“宁愿不吃或者少吃,也不错吃。”
    蚬子,而今在我心里,已经是想家时的一道特殊风味我知道越是家常的,越是让人牵挂与难忘,越是让人体会出家的温情与馨香。烘暖异乡人一颗飘泊的心,从而感悟出平实与真味。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