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相信种下善念,就会得到善果。每天想想我们身边的善举,我们的心中就会充满阳光,即使在阴暗的环境里;我们的心中就会充满温暖,即使在阴冷的环境里。我们细数善举,会平添一份感动,会感觉到世界更为美好。 就从身边的小事说起。我总引导学生去感受,去感恩—— 刚走出家门要去学校,我们总会经过村道。村道已经硬化,铺上了混凝土。我们不再担心,走在路上尘土飞扬;我们不再害怕雨天,村道凸凹不平,积水严重,泥泞难走;更不用担心,有车驶过,会被溅到一身脏。而这村道可由村里有识之士、爱心人士的一份功劳。除了政府投入一些资金之外,是他们慷慨解囊,才有今天这平坦的村道。 一路上,或许可见清洁工正忙碌着,他们打扫街道,不怕脏;清理垃圾,不嫌臭。他们走过的路面,留下一片清洁。或许可见,园丁在修剪花木,一排排花木在园丁的照顾下,长得郁郁葱葱,群芳斗艳。或许可见,有孩子摔倒了,有人赶上去扶他一把;有人猫腰拉车奋力前行,顺路推他一程……他们在默默为我们美化环境,从不居功;他们在力能所及做些好事,从不显摆。面对这些,我们或许会熟视无睹,倘若细想,我们庸常的日子,是不是因为他们而变得动人? 到了学校,还没跨入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校门口两旁的芳名榜。上面镌刻着一行行闪光的名字。这些名字都是热心于教育事业的爱心人士,当然还有一些默默无闻、不愿留名的。走进校园,面对修缮一新的教学楼,会不会想到是他们慷慨解囊的;走进教室,坐在桌椅上,是不是会想到这些桌椅是他们捐献的;要是喝上甘甜的自来水,会不会想到是他们出资为学校打了机井,提供了清洁的水源;在多媒体教室、电脑室里上课,会不会想到这些设备也是他们购买的呢?饮水思源。我们在享用的同时,怎能忘记为我们提供方便和帮助的人们呢? 学习上,难免有缺少学习用品等不便之处,不用你开口,同学们一旦知道了,就会主动为你提供必要的帮助;学习上有困难,同学会不厌其烦为你解答,老师更是恨不得把自己所知的都一一传授。老师会留心观察每一位学生的一举一动,未雨绸缪,耐心开导,引导其走上正道,让其可以意气风发地走出校园,走向更为广阔多样的世界。说老师爱生若子,并不为过。老师爱学生甚至爱过自己的儿女。同事蔡老师说,她从未给自己的女儿打印过学习资料,却为给学生补缺补漏常常找资料到深夜。我信然,我身边的同事谁不如此?而这一些学生可能并不知情,或许,还会把老师的课余补缺补漏当作天经地义之事,甚至还会抱怨老师害得他少了些嬉戏呢! 走出校园,老师是千叮咛万嘱咐,路上要注意安全,回去还要多温习,多读书,帮助家长做些里能所及的家务。老师悬着的一颗心伴随着你安然到家才会稍稍放下。孩子,牵挂你,除了你的亲人,还有谁会比老师更上心呢? 回到家,现在的下乡不比从前,村道旁,一些场院的角落也安装了路灯,只要一到黄昏,路灯就会亮起,村里不再像以前那样一片昏暗。这路灯是乡里在外打拼的老板出资安装的。他们已经挣得盆满钵溢的,但他们不忘回报社会。他们不仅出资安装,还存足了电费,不用乡亲再掏一分钱。如今,我们外出无需再带手电筒,也能安然走好。当我们在享受晚上光明的同时,我们怎能忘记给我们送来光明的人呢? 在我们身边令我们感动的善举还很多很多,我无法一一列举。但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更多的善举在感动着我们。 细数善举,将心比心,我们在感动的同时,也一定会不甘平庸,尽己所能做出一些力能所及让人感人的善举。唯此,我们才不枉做人的本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