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副刊 > 城事
又到过年
【发布日期:2013-02-10】 【来源:】 【阅读:次】【作者:朱福忠】
    一年又一年。
    春节又要到了,枫亭旧街上,依旧是熙熙嚷嚷,上街的人日渐多了起来,那几家卖年货的店又开始忙碌了。
    于是小时候在老家过年的情景,总是很自然的很幸福的浮现在我的眼前。
    老家在乡下,离枫亭街有十多公里,那时候父母亲正当壮年,奶奶也健在。我们六个兄弟姐妹也都是在小学与初中的阶段。照家乡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二十就开始了
    从寒假的第一天起,孩子们的心便早已飞到了春节,那时迎春的第一件事,便是大人给我们孩子做新衣服。早在平时,父母就利用卖柴卖米的钱上街为我们购到了布料,然后在年前请外村一个叫国珍的裁缝师傅到村子里专门为大家做衣服。一般是一户一天,小户人家是两户合一天,工钱是按天算的,当然还要管饭。做衣之前,这位裁缝师要给我们量身高腰围,可做出的衣服总是要比实际的身高长出几寸,我们总是抗议,但总是不管用。母亲说,怕我们长得快,其实是要我们明年还能再穿。还说我们已经够幸福了,村里谁谁家的孩子就没有新衣。也真有那么几家比我们拮据的人,我们兄妹也就无话可说了!穿着总是要卷起衣袖的新衣服倒也欢天喜地的过了年。
    其次就是拉线面,每年入冬,村里的晒谷场上,就有一位来自湄州岛上的男人给村民们拉线面。我的父母很勤劳,每年田里的收成都很好,所以每次我们家拉的线面最多,一年都吃不完。平时父母就常常拿去接济一些亲戚。我们小孩子的任务是看场,驱赶一些前来找食的小鸡、小鸭、天上的飞鸟之类的。当然还得捡起掉落在地上的碎面。有时风大天冷,但我们都不惧,因为我们知道,过了今天,我们就会吃上新鲜的线面了。这线面一直是我的最爱,直到现在,对于从沸腾的水中捞起的线面,加入猪油和味精我都会吃得津津有味!
    再就是做年糕,一般从十二月二十六开始,年糕分两种:一种“红团”;一种是“白糕”,都是需要糯米做的。糯米经过石磨的粉碎就要用近一天的时间。第二天,家家都开始做馅,“红团”中绿豆馅,是最好吃的,当然也有糯米馅的,有甜的,也有咸的。好的“红团”,下面垫着绿色的香蕉叶子或者别的芭蕉、囊荷(俗称鸡叶)——外面染了红色的糯米皮也是事先做好的,用模子,印画好,那印上来的图案家家都不一样。之后就是放在蒸笼上蒸了,熟了的红团,红红火火的,团团圆圆。这也许就是“红团”名字的由来吧!之后把它们用竹篮装起来放在储物间里,留作春节祭拜神灵用,再后才是一家人茶余饭后的点心。因为做得多,所以会一直吃到二月初。
    节前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油炸”。一般是在腊月二十八开始,我们家油炸的食品品种特多:有炸豆腐,炸香竽,炸扁食,炸猪排,炸油葱饼等,还有我们小孩最喜欢吃的麻花。因为春节期间我们乡下不杀猪,所以这些油炸类食品,充当了现在冰箱的作用,可以随用随煮。更是招待客人的最便捷的食品。
    唯一我们小孩不感兴趣的事就是扫尘,贴春联。
    好不容易到了大年三十了,这是我们小孩子最盼望的时刻。我们的心不全在那丰盛的年夜饭上,我们更在乎于父母要给我们多少的压岁钱。我们兄妹事前都要互相通气,那就是我们已经长大了,压岁钱也要增加,父母笑而不语,当然这几天父母有让我们做的事,我们谁也不敢偷懒。父母每次都是特地到银行里去换一些新钱,然后用红纸包包好,吃完饭,当父母收拾完毕,我们也换好新衣服,一家人围在一起,父亲从自已的口袋里拿出7个红包,先给奶奶一个,我们都知道奶奶的最鼓,奶奶每次都是不肯拿,但父亲还是硬塞给她,之后是姐姐哥哥,二姐,我,弟弟。我们都不知道谁得多少,父亲不允许我们互问,但我们私下来,还是会猜出彼此,当然是姐姐最多,然后是小弟弟最少,这样我们也就无话可说。怀揣着还散发着油墨香味的几角压岁钱,我们度过一个无比美好的大年夜。
    当我们在香甜的睡梦中醒来的时候,新年已到来了,父母早起给我们大家每人做好了一碗长寿面,碗面总是多着几块平时鲜见的红烧肉,有时还有猪肝,鸡腿之类的食品。当然上面还有一根菠菜,要我们第一口吃下的,有岁岁平安的意思。我们都不敢违抗,连最不喜欢吃菜的哥哥也是最爽快地吃了。
    我们村子有拜寿的风俗。村子里的每个小孩子都要给村里的寿星拜寿。这拜寿其实很简单,就是到他们家走一趟,不要说什么话,也不要做什么事,这时做寿的家人就会端来一个盘,盘里放着满满的果糖或红桔,站在门口,笑脸相迎,每人一把或一双。每年的村子里总有十几户人家做寿的,这一天下来,我们的口袋里就会装得鼓鼓的,这些食品也足够我们的嘴巴甜上一整个的春节了。
    初二,初三是走亲戚,有时走一趟亲戚家,也会得到意外的收获。额外得到的压岁钱有时会令你惊喜不已。
    初四,整个村子的人都集中在村头的那宫庙的广场前放焰火,那些前年升官的,发财的,出丁的都在用炮声来炫耀自已的声音,小孩们也迫不及待地拿压岁钱去买鞭炮,当烟火消去的时候,发现新衣里边的口袋空空如也,于是后悔莫及。我是从来不喜欢鞭炮的,所以我的钱总是牢牢地装在我内衣的口袋里。因为我知道这些钱我必须在上学时用。
    过了初五,在我们村吃完了做大岁的那碗跟大年初一样的长寿面,就宣告了春节的结束。我们也脱下已经脏得不成样子的新衣和新鞋,乖乖地伏在饭桌上做着被遗忘的寒假作业了。大人们也悄悄地进屋去收拾东西了,因为从初六开始,他们又要照常做事了。
    这时,只有我们家的储物间里存有没吃完的“红团” “白糕”还残留着春节的气息。
    于是啊,又开始盼着,盼着,盼望着下一个春节快点到来。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我把家安在镇上,父亲去世后,我把母亲接到了镇上来住。现在的春节已经跟平时没什么两样了,为人父为人母的我们当然没有当时我的父母那样的张罗,但是作为过年传统民俗“红团” “白糕”,当然不可少,但都是从旧街店里买来的,祭拜神灵之后,谁也不想去吃,往往是等到发霉之后才背着母亲悄悄地丢掉。
    孩子们对压岁钱早已没有兴趣,他们兴趣的是晚上八点钟开始的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了。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