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名人牌坊古迹
【发布日期:2015-04-28】 【来源:】 【阅读:次】【作者:林春德】
古代,吾邑乡里有建碑坊礼制,一为表官署之碑坊,意在明地方之主政;二为表道路之碑坊,意在指示方位;三为表功臣贤德之碑坊,意在树杆立样;四为表忠孝节义贞操之碑坊,意在约束道德行为;五为表先祖官价业绩之碑坊,意在光宗耀祖;六为表科举登榜之碑坊,意在激励后昆。其制或以木,或以石,大小不一。三间曰:坊;二柱曰:阙;一杆曰:华表,即所称绰楔也。莆田古代碑坊甚多,足见文献之昌盛。
昼锦联芳坊
在城厢区南门外,明成化二十二年,兴化府知府丁镛为郑述、郑儒立,今不存。 郑述,字季述,莆田县城南人。明永乐十九年(1421),登曾鹤龄榜进士第七名。官历刑部主事、惠州府通判、南雄知府。正统十二年致仕,郡民乞留,不果。归乡七十岁卒。《兴化府志》载:“述有精力,为政端平,请讼牒,均徭赋,禁暴绳乱,民不敢犯,政声大着。”郑儒,郑述兄子,官龙川知县。
三世登瀛坊
在城厢区南门内横街。明成化二年,监察御史巍瀚为林英,及子林辉、孙林诚立,今不存。 林英,莆田城关龙门人,宋侍郎林彬之后裔。明永乐年间,兴化府学举荐,考优,官至兵部员外郎。林辉,字克昭,林英之子、林诚之父。善经学,明永乐二十一年举人,二十二年(1424),登刑宽榜进士第七名。婿于开封府教授吴阳保之门。《兴化府志》载:“是岁莆人脱科,(林)辉中第七。以省亲卒于家。以子(林)诚恩赠广东道监察御史。”林诚(1425-1486),字贵实, 号井庵,林辉子。《兴化府志》载:“生未弥月,失怙,七岁而大父复卒,伥伥无依,克自俭苦植立。”景泰四年(1453)举人,天顺八年(1464),登彭教榜进士, 官广东道监察御史, 成化四年,“慧见,逼台斗,有诏求言”。“诚因疏‘内阁辅臣商辂,在康定时遇易储不能执节,非宰相器,宜策免如故事。’不允。复入疏,且谓‘乞罢商辂,以谢天边;臣愿罢职,以谢商辂’。宪宗怒,下之狱;既而以诚言官,挞于朝而释之。”成化八年,“谢病归养母,家居凡十年。当道者交爱其才,屡檄起”。成化十九年复入京,任湖广道监察御史。甫三月,命理两浙盐政,至浙,锄奸豪、革宿弊。“老吏谓:‘百年间无此御史也。’”成化二十二年卒,年六十二。
林文探花坊
在莆田城关石幢街。明宣德六年,兴化知府陈敬为探花林文立,誉光宗耀祖,今不存。 林文(1390-1476),林琮七世孙,九牧林一房苇公十九世孙。《兴化府志》载:“字恒简,号澹轩,上林人,与环同出。父彦玑,封编修,赠谕德,兼修撰,年九十而殁。”明宣德元年(1426)乡试十二名,宣德五年(1430),登林震榜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正统初年,预修《宣庙实录》成,转翰林院修撰,“官将九载,仅循常调,不为优叙,不计也。九年,丁母忧,继丁父忧。服阕,复除旧职。景泰三年,升春坊谕德,兼翰林侍讲。四年,修《历代君鉴》成;七年,修《天下郡志》成,皆有袭衣文绮之赐,仍升庶吉子兼侍讲。天顺元年,英庙复位,罢康定时官僚,(林)文改尚书司卿,兼职如旧。差祀名山大川于河南。”既归,转为翰林院学士,学者称为“上林先生”。宪宗即位,升太常寺少卿,兼翰林侍读学士。成化十二年卒,谥襄敏,赠礼部左侍郎,遣官谕祭营葬。著有《澹轩文稿》。
刘桥进士坊
在莆田城关左厢刘桥巷。明成化十八年,副使李冕为刘武立,今不存。 刘武,字士宪,莆田郡城东八十里之奉国里(今秀屿区埭头)人。明宣德元年(1426)举人第七名。宣德五年(1430),登林震榜进士。官行人司左司副使、广东提学佥事。《兴化府志》载:“所治《书经》号得传,随所至,学子宗之,往往多所成就。”
|
匠心丈量 毫米对决 我市举行工程测量员岗位技能竞赛
少年“跃”山海 非遗“动”起来
翰墨书百年 丹青绘匠心
书香启智 和美莆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