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英雄哪来豹子胆
【发布日期:2015-03-03】 【来源:】 【阅读:次】【作者:林劲松】
笔者治史,坚持“论从史出”,每一看法形成以前,不是带着框框,生搬硬套,而是认真学习历史资料,反复考虑,最后才道出结论,用孔夫子的话说,这叫做“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近几年来,笔者在研究宋史、中西百年战争史(1840-1949)中取得新的成果,所使用的方法便是“论从史出”。
  例如,拙作《龚茂良与宋孝宗》说:“所以,宋真宗和宋高宗不是什么投降派,而是宋代坚持和亲政策的两位杰出代表,为国为民立了新功。相比之下,宋孝宗名不副实,是宋真宗的不肖子孙。”在这里,结论不是本来就有的,想当然的,而是尊重了历史的客观实际,反复研究以后才得出来的,所以有实事求是精神。
  宋孝宗初开始犯错误,后来成为了有作为的明君,都跟周围人有关系。据《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十八记载:“帝锐意恢复,浚乞即日降诏幸建康。”他认为中原久陷,今不取,豪杰必起而收之,视恢复北方的统治像吃汤圆那么容易,只要宋朝一出兵,中原豪杰就会云合响应,马到成功。既然如此,那真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好机会。对于政治上幼稚的宋孝宗来说,那自然会信以为真。而且那时主战者多,不仅仅是张浚一人。所以,宋孝宗像汉武帝一样,以为国家富了,综合国力增强了,就可以不要和亲政策了,结果吃了大亏。失败后,张浚等却摇身一变,变成为求和者,宋朝后期上空乌云密布!
  英雄自有豹子胆!兴化之子龚茂良挺身而出。他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提出“愿仰法景德之断,勿为靖康之疑”的主张,挽救了国家危机。从此,有了龚茂良的传帮带,宋孝宗在政治上逐渐成熟起来,成为了明君。
  龚茂良是个言必行,行必果,无往不胜者。国家转危为安以后,龚茂良就把国家政权建设放在首位,不把小人从文武官员中清除出去,誓不罢休。《宋史》的《龚茂良传》说:“尝论大渊、觌奸回,至是又极言之”,一定要清除这两个小人。宋孝宗的答复却是他俩是老部下,没有问题,而且俱有文学,敢谏争,未尝干预外事。
  宋孝宗想当然,随便回话,龚茂良哪会答应!翌日,再疏言,讲故事给宋孝宗听,唐德宗谓李泌:“人言卢杞奸邪,朕独不知,何耶?”泌曰:“此其所以为奸邪也。”今大渊、觌所为,行道之人能言之,而陛下更颂其贤,此臣所以深忧!意思是说,这俩人实力大,到处都有耳目,所以人们只好说好话,越是这样的人,越是大奸。疏入,不回话,他就不上任,家居待罪,坚持斗争,决不妥协。
  于是,章再上。授职太常少卿,五辞不拜。这真是绝招!
  接着,授职直秘阁,知建宁府。他以不为群小所容为由,请辞职,不允。
  宋孝宗后来知二人之奸,既逐于外,起茂良广东提刑,就知广州。这下高兴了,上任去了。对于宋孝宗来说,他真是经历了酸甜苦辣,不简单。有了这样劲头,才会有人为他拼命,兴国才会实现。
  龚茂良这样做,也是在传帮带。宋孝宗腰杆子不硬,就完成不了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更重要的是,龚这样做是为了唤醒群臣的觉悟,因为他那时不是在做秀,而是上刀山,随时随地都有杀身之祸,这对转变官场作风,提高为国为民的责任感,无疑起了好的影响。所以,龚茂良是个喜剧性人物,他称得上是个古代的战略家。国家政权建设十分重要,他就首先从宋孝宗做起,而且毫不动摇,下定决心,去争取胜利。于是,他俩关系也就日益密切。其结果十几年后,宋孝宗像宋徽宗那样,不让久经考验的“亲密战友”退休。“淳熙四年(1277)正月……茂良亦觉眷衰,因力疾求去”。但是人才难得,宋孝宗哪会答应?!
  后来,人们才知道,十几年来社会安定了,经济发展了,国家综合国力增强了,宋孝宗却旧病复发,又想出兵,再次发动北伐战争,而且还要龚茂良表态。龚认为事关重大,不得不劝谏,以免玩火自焚,前功尽弃。《恢复六事疏》交上去后,效果还不错,宋孝宗的病最终治好了,没有再犯军事冒险错误。这就是说,龚茂良去相,后继有人,他们会像他那样言必行,行必果,无往不胜。所以,宋孝宗的命运比宋徽宗好得多。
  但是曾觌等贪官污吏,不知从何时起,却又迷住了宋孝宗,要他再次发动北伐战争,以便趁机发国难财。所以,一见到宋孝宗发龚茂良的火,殿中侍御史谢廓然就火上浇油,投井下石,结果,宋孝宗一时失误,被贬到英州,“父子卒于贬所”。所以,宋孝宗没有再次出兵北伐,算是让死者得到最大的安慰。知错就改,这显然是明君所为。于是,《恢复六事疏》也就成为了我国古代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的一个典型——以牺牲个人利益去换取高孝中兴的实现。
  英雄哪来豹子胆?中华民族怎会日新月异?这是值得认真研究的。到了1840年,中国在籍人口高达41200万,约占世界总人口三分之一,标志着中华民族有着无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令人赞叹不已。解剖一只麻雀就可以懂得普天之下麻雀。学了宋孝宗的历史,会让我们许多人解开庐山真面目。言必行,行必果,无往不胜,龚茂良是这样,许多人是这样,而且称得上是上个千年中国新学风,我们民族就是这样伟大!中西百年战争(1840-1949)中国胜利、西方侵略者失败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在100多年里,四万万人民团结紧,一条心,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才有了美好的今天。所以,学习历史也要讲认真,切不可马虎了事。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