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中期,莆田某村一个老财主名叫马寿霖,有三个女婿。大女婿秃头,是个做大官的;二女婿驼背,是个生意人;三女婿厚道,是个庄稼汉。老财主偏爱大女婿和二女婿,瞧不起三女婿。 这一年老财主七十大寿,女婿们齐来拜贺。宴席间,老财主频频招呼大女婿、二女婿喝酒夹菜,把三女婿晾在一边,他知道三女婿识字不多,想借机数落,便建议每人根据各自的身世吟诗以助酒兴。 大女婿抢先响应,一边手舞足蹈一边吟起诗来: 官印轻轻一盖下, 马上收入银几箱, 不比那帮傻百姓, 做死都无够交粮。 老财主听了连连夸奖:“好诗!好诗!”并有意白了一眼三女婿。 三女婿明知此歌含沙射影,只是默不作声。二女婿接着也摆出盛气凌人的架式摇头晃脑: 算盘轻轻动一动, 财似海潮滚滚翻, 古今世上多少事, 总是精人吃傻人。 诗音刚刚落地,老财主和大女婿又是鼓掌又是敬酒。三女婿看在眼里,气在心上,明知后二句诗也是冲着他来的,却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故意抓耳挠腮。 老财主、大女婿、二女婿他们以为三女婿答不上来,就一个劲地催促:“到你了,到你了!快吟啊!”这时,三女婿才不慌不忙地拱手吟道: 命欠种田碰杂种, 稻根臭头稻杆弯, 想保收成无药治, 总因老头骨生虫。 驼背的二女婿听后,被这首诗的“弯”字吓出一身冷汗,悄悄地离开了宴席。秃顶的大女婿不知所云,摸摸脑袋,才悟出“臭头”两字的用意,也不欢而退。老财主认为《稻诗》写得不错,但仔细想想:不对呀,第一句诗的“杂种”不像是谷种,倒像是骂人话;第二句“臭头、稻杆弯”分明是揭了大女婿、二女婿的短;第三句的“收成”与我“寿辰”、第四句的老头……老财主吓出一身冷汗。 “三女婿太厉害了!”老财主不但不生三女婿的气,还感到非常内疚,而且觉得三女婿比大女婿、二女婿都聪明。因此,特地给三女婿回了个很重的大礼包,以后再也不敢小瞧三女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