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郑侨:耿直敢谏,体恤民情的两代国师
【发布日期:2014-09-23】 【来源:】 【阅读:次】【作者:陈志平】
    郑侨(1144—1215),字惠叔,号回溪,今莆田市仙游县菜溪人。南宋著名史学家,郑樵之侄。出生在菜溪山脚下的郑侨,幼而聪慧,勤奋好学,秀丽的菜溪山赋予他超乎寻常的灵性,被乡里人叹为神童。
    乾道五年(1169年),郑侨以进士第一参加殿试,宋孝宗亲自出对面试,上联为“蕊蕊黄花,千秋丹桂谁能折”。他马上联想在菜溪岩读书时见到的“三鲤朝天”胜景,立即朗声对曰“滔滔白浪,万仞龙门我独登”。孝宗龙颜大悦赞曰:“素闻兴化海滨邹鲁、文献名邦,果然名不虚传”,当下钦点为状元。
    郑侨中了状元以后,被孝宗任命为镇南军节度推官。到任时,镇南军正在闹饥荒,饿死人情况时有发生,百姓苦不堪言。郑侨积极救荒,经实地视察后,提出十多项救灾措施。由于措施有效,灾荒很快就过去了。孝宗知道后,对郑侨的救灾措施十分满意,并以此为蓝本向全国推广。后来,淮浙一带也闹饥荒,朝廷派了几位大臣去治却治不好,孝宗又委派郑侨前往治理。当时,郑侨因父亲去世在家守制刚期满,接到孝宗的圣旨后,马不停蹄地赶回朝廷。在争取到四万石赈济食后,他亲自办理运粮赈济之事,把赈济粮食尽数发到饥民家中,社会很快安定了下来。
    当时,盐税还是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可是因为官员层层贪污,不但朝廷没有收入,反而亏了几十万钱。孝宗就派郑侨去管盐税。郑侨上任后,一边惩治贪官,一边疏通河道,仅仅一年时间,盐税就扭亏为盈。
    郑侨在朝以不欺事君,以无我议政而闻名,大节为世人所推崇,他的能干与清廉,得到朝野的一致称赞。乾道八年(1172年)任校书郎,旋转着作郎兼国史院实录院属官,并奉命以《左氏春秋》侍讲东宫,同时为皇帝起草文书。在皇帝身边任职期间,郑侨仍是一身正气,为人正直。有一次,孝宗要给一个进献美女给他的大臣升官提职,责令郑侨起草任命文书,郑侨认为该人无功又无德,不愿意为写他提拔诏书,好友规劝他不要和皇帝作对,但他仍不为所动。孝宗虽然有点生气,但由于敬重郑侨的正气和才华,又觉得自己有点理亏,只好作罢。
    淳熙十六年(1189年)郑侨出使金国,金人以其国主有病为由,令其到合门投递国书,郑侨据理力争,终使金人以礼相待,不辱使命。郑侨回到朝廷时,孝宗已让位光宗。新皇帝知道郑侨出使金邦,不辱使命,为朝廷争了面子,就亲自接见,大加称赞,又升了他的官。
    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郑侨因耿直得罪权贵,备受排挤,在他的一再要求下,光宗准其再次外任,以显谟阁学士出任建宁知府,后又移知福州府和建康府。所至之处,均针对当地情况,或认真救荒,或疏请蠲赋、招商,为各地做了好事。绍熙五年(1194年)七月,宁宗即位,郑侨被召为吏部尚书。庆元元年(1195年),又拜参知政事;庆元二年(1196年)正月进知枢密院事。庆元三年(1197年)正月,郑侨多次上疏请退,遂以资政殿大学士再次出任福州知府,辞行时再次向宁宗进言:“平国论而无偏听,严边防而无轻信。”后来宁宗要其出任建康知府,他坚辞不赴,遂以原官提举洞霄宫。
    郑侨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沽名钓誉,不结党营私,在孝宗、光宗、宁宗三朝,一直受到信任和重用。在他年老的时候,经过三番五次辞职。嘉泰元年(1201年),郑侨又连续3次上疏告老,终以观文殿大学士退休。南宋嘉定八年(1215年)病逝,终年71岁。宁宗闻讯,赠太师,封郇国公,谥号忠惠,葬永福县(今永泰县梧桐镇潼关村教忠寺北侧,与仙游游洋交界,该墓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郑侨一生着述颇丰,有历官表、奏议等多卷,《书衡》3篇,《西垣词稿》10卷和《锦机诗话》等。他工书法,尤其擅长行书。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