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玉湖之珠——天后宫
【发布日期:2013-06-11】 【来源:】 【阅读:次】【作者:黄劲松】

    在风景秀丽的玉湖之畔,坐落着一座雄伟壮观的古建筑,每当初升太阳冉冉升起的时候,古老的殿宇便沐浴在一片灿烂的霞光之中。这座位于张镇片区的美丽宫殿,就是世称莆阳四大妈祖庙之一的天后宫。
    天后宫又名昭惠庙,创建于元大德年间,清嘉庆末年,毁于一场大潮,清咸丰三年,由当地乡民发起献地筹资重建,重建后的天后宫坐落张镇村,坐东朝西。传说中的大潮冲倒庙宇后,妈祖神像仍然安坐于案台上,而宫庙里的一根梁木被洪水冲到一个叫“美人照镜”的河道边不再漂走。洪水过后,乡民认为那是妈祖显灵,便在这里择地重建。美人照镜即是现在梳妆楼前的河道,据说这段河道大旱不涸,光绪二十八年莆田发生大旱,南北洋所有沟渠全部干涸,唯有美人照镜的沟渠积水不断,连木兰溪对岸的村民都跑过溪来挑水喝。
    到了公元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天后宫内供奉的所有神像被毁,庙宇移作张镇小学办学所用。公元一九八四年,在当地村民不懈努力下,小学终于迁出宫庙。随之,村民组织董事会发起重修天后宫,经侨胞乡人踊跃捐资助建,于一九八六年腊月竣工。重修后的天后宫,整座庙宇雕龙画栋,金碧辉煌,无比壮观。主殿正中供奉着妈祖神像,两边分别供奉司马圣王和都天元帅。大殿前是片开阔广场。靠近美人照镜河岸边,南北对峙坐落着梳妆楼和升天楼,落日余晖染红了清碧河水,影绰间的梳妆楼在夕阳照耀下,婉如美女对着明镜款款梳妆。
    天后宫妈祖极其灵验,在乡民中流传着不少妈祖护国佑民的感人故事。据当地老人回忆,公元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的一个夏季,莆田南北洋发生大旱,沟渠普遍无水,就是残存沟底不多的沟水,村民必须连接两部八尺长的水车才能抽上岸。由于正值插秧季节,急需充沛沟水溶田,为解燃眉之急,张镇乡民抬出天后宫妈祖神像出巡祈雨。出巡那天村民顶着酷日,身穿白衣抬起妈祖神像,一路高喊“皇天皇天,乞雨洒田,有落一沟,无落一田!”(莆田方言,“落”指下雨),队伍行进到城里县巷旧县衙(即现在的荔城区政府所在地),由县长亲自接驾并主持祭天祈雨仪式,礼毕返宫,又由县长恭送出城。队伍行进在烈日炎炎的乡野间,到了玉湖之畔的兰溪大堤之时,天空忽然乌云密布,雷鸣电闪,就在妈祖神像抬进宫内的刹那间,天空下起了倾盆大雨。
    张镇乡民感于妈祖护国佑民,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夜,都要举行游灯活动,大闹游灯之后,在妈祖神位前焚香卜杯,以决定接下来的出游日子,(一般出游在农历二月十一、十二日),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三和九月初九,村里都要唱戏三天三夜,进行妈祖诞辰庆典和升天纪念活动。
    1990年,著名文学家郭风老人有感天后宫的神奇美丽,欣然挥毫书写了庙志。
    天后宫,不愧是玉湖新城的一颗璀璨明珠!

        附:郭风为昭惠庙所书庙志碑文如下:

    昭惠庙志
    南箕昭惠庙,又名天后宫,创建于元大德年间,世称莆阳四大妈祖庙之一。原址位于欧罗周,坐东朝西,清嘉庆未年毁于潮,所有神像等寄奉仰止坛。故有圣娘家之称。
    清咸丰三年,由乡人彭席珍、林天祥、傅腾霄、彭新厝房等发起献地筹资重建天后宫,坐落张镇洋,坐东朝西。公元一九八四年,本境弟子彭文阑、彭俞九等发起重修天后宫,组织董事会负责有关事宜,经侨胞乡人捐资助建,于一九八六年腊月竣工。庙宇壮观,朝晖夕照,树环泉萦,名驰海内外。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