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莆田人过中秋节
【发布日期:2012-09-25】 【来源:】 【阅读:次】【作者:陈志平】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大家都知道中秋节要吃月饼、赏明月。但在福建的一些地方还保留着独特的中秋习俗,比如我们莆田,中秋前后,市场卖得最火、最热闹的不是月饼,而是卖芋头、栗子、米粉以及猪脚等。
    莆田的很多地方在中秋佳节即将到来之时,都保留着“送秋”、“做秋”和赏月的传统民俗。所谓“送秋”,就是如果谁家的女儿已出嫁,都要在中秋节前送礼物给娘家父母,名曰“送秋”。此举体现了女儿尊亲、爱亲以及勿忘父母养育之恩的传统美德。“送秋”的礼物,有的二色,有的四色。如:月饼、白果、板栗、槟榔芋、猪脚、花生油、米粉等。
    很多在外工作和谋生的人们,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往往提前带着各种食物和礼物回乡“做秋”,向父母和长辈请安,共同过着“月是故乡明”的团圆节日。莆田是著名的侨乡,在海外的亲人甚多,他们中的不少人也会不远万里回家乡“做秋”,顺便拜访亲友。
    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有宴席。富裕人家,大盘叠小盘,山珍海味,香飘四座;寻常人家,也不忘“加餐”,大饱口福。但无论盘菜多少道,其中炒兴化米粉和“群”(炖)“摈榔芋”是不可少的。莆田的主妇对炒兴化米粉都有好工夫,色、味、香俱佳。据史料记载,宋理学家朱熹在兴化讲学时,吃到炒兴化米粉,不禁拍案叫绝,说:“可口,美味无穷!” “群”(炖)芋头时,把去皮的芋头在锅中稍蒸,然后把它切成块块,下锅油炒,再加入肉丝、香菇、栗子等佐料,加水炖20-30分钟。芋头烂熟,汤汁飘香,令人垂涎欲滴!山区片的群众常把芋头“群”(炖)烂、切碎,加入米粉一起炒,故有“芋‘群’米粉炒”的俗语。吃米粉的意思就是吃得胡子都白了,意味着你能高寿。 按照莆田民间的说法,栗子是民间传统的进补食品,改革开放之前,人们生活艰辛,人们就借助莆田方言的“芋头”与“熬”的谐音,表示吃了芋头炒米粉后,就能“熬一熬”一年就“熬”到“头”了,寄望来年时来运转。
    一家人大快朵颐后,一轮圆月已挂上中天。在这“八月中秋月正圆”、“月是故乡明”的美好时光里,大家在阳台上或“埕头”中,摆上月饼、白果、栗,边吃、边赏月。有些莆仙戏爱好者们会聚拢在一起,演奏十番八乐。不少地方也会请莆仙戏剧团来演出助兴。有的人也会到涵江白塘去欣赏“白塘秋月”。中秋夜“游白塘”,是莆田人,特别是涵江人得天独厚的赏心乐事,大家尽情玩到明月挂中天的午夜时,才会依依不舍地踏月回家。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