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爱心结硕果 诚实为孤婴
——简记莆田教会创办的善育堂
【发布日期:2012-07-24】 【来源:】 【阅读:次】【作者:吴文举】
座落在莆田广袤的黄石平原上,原来有着一座座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建筑物,占地50多亩,典雅、庄重、朴实。那是中华基督教会卫理公会(又名美以美会)所创办的善育堂。是兴化人民,甚至八闽大地翘首所望的慈善单位。
  莆田教会所创办的善育堂,是在1897年(光绪23年)。其时美国传教士、兴化教区长,武林吉在莆传教已一年多了,武林吉初见莆田孤儿困苦无依,生养无着,常丢沟壑为多,更有抛河溺之。为此,他心中甚是痛伤。况教会中也有的孤儿也常流落在外人手中,使他于心不忍,更使他忧心如焚。其时的武林吉传教士赤手空拳,爱莫能助。故他呼呈美国教会报纸上,也写报告美国基督教会的年议会,祈求在莆创办孤儿院。当年在莆的美国传教士王多马、韦女士俩闻此也深表同情、支持,同为创办孤儿院共做许多前期工作,并慷慨解囊。这样,武林吉牧人本着爱心,初收一盲孩,继又收四男孩及六女孩,仅租赁民房抚养之。适此时(1897年)在莆的美传教士蒲鲁士回国,有一姓白的美国会督亲莅其舍与之倾谈,忠心竭力支持创办孤儿院,并自己慷慨奉献支持,也发动教徒们奉献相助,以促使孤儿院得以成功建立。
  蒲鲁士重返莆田时,即将众信徒奉献的爱心款带来,即在莆田的涵江铺尾建立起孤儿院,有院长室一座、孤儿房四座(西式)、门房一座(华式),并筑上围墙,孤儿院中挖凿上一水井,也种上奇果异卉,尽是齐备,在其时还是壮观、雄传的。当年把所建的孤儿院起名为“利百加孤儿院”,到1898年已全部完工。初乃武林吉牧人与夫人任院长六年,他俩爱心经营,苦志极诣,为人称颂,陆续收留孤婴近百人。他们的爱心呵护,细心养育,耐心教读,当年在莆田社会上备受人们的赞扬和称颂。
  1901年(光绪27年)九月,武林吉牧人调任上海华美教供职。兴化年议会即令蒲鲁士传教士为“利百加孤儿院”为院长,莆藉牧师张福基师娘为副院长。但是,因当年的涵江距城厢较远,交通不便。并且,医院等医疗机构多在城厢,其时疫病常虐,不利婴孩的疾病治疗。为此,兴化年议会决定把在涵江的“利百加孤儿院”迁到城厢的仓边巷赁屋为院。蒲鲁士尽力尽职经营,诚实为婴孩子服务。三年后,建院在后营巷(后为哲明小学校址)。并在1907年把“利百加孤儿院”改名为“善育堂”,意为善于教养婴孩之学堂也!1912年,院址让为哲明小学,迁建于仓后路,整个院宇是宽敞明亮,这在当年是为至美至善之院宇。蒲鲁士夫妇常亲临服务,耐心教养,视如自家人一般,从无怠慢,极为诚实细心。这样,他任院长23年中(1901年-1923年),孤儿院大有发展,尽管孤儿弃婴出入常有,但常在院人数都保留在250人上下。就是在1912年蒲鲁士率莆人120多人移民马来西亚的诗巫垦植中,即有二三十人是从善育堂中出来,为在国外建立新莆田做出了贡献。并且,不断有人从善育堂走向社会,走上新的生活道路,为社会做出不可磨灭的奉献。
  1923年,蒲鲁士返回美国,善育堂由美藉传教士高玉氏、庄天玉、佳尔逊先后各代理为院长1-2年。在这些年之中,莆藉牧人也竭力支持相佐、热心奉献,并且走上善育堂的领导岗位。其中无为人称颂的张福基师娘、黄文鸿师娘,还有陈应安、林鸿、黄文鸿、蔡养治、蔡顺荣、高天喜、高仁元等牧人,他(她)们都诚心诚意、竭力协助工作,使善育堂办得更是有声有色,不断壮大,就是那些没有信教的婴孩也得到进入善育堂的收养。这样,善育堂婴孩人数总是在250人上下;且有聋哑盲童等残疾弃婴,都得到收养。这样,善育堂大有容纳不下的趋向了。兴化教会深感有迁址的必要了。就这样,兴化年议会便在1911年在广阔的黄石平原上购地五十多亩,建立合乎时代发展的善育堂,并立碑记念,其碑至今仍存(如图)。
  1914年,兴化年议会决定把善育堂搬往在黄石桂岑(又名蒲岑)购地五十多亩中,建立起新式宽敞的善育堂。1916年,善育堂全部迁往黄石。这样,地处黄石的桂岑的善育堂,地平境静,一片广阔,远离市尘噪声,确保有利于婴孩的抚养与教育之便。因为在所购五十多亩的田地上,是先后有序地建起一幢幢错落有致,令人敬佩的院落,有院长室一幢,职员及婴孩住室六幢,膳食堂一幢、礼堂一幢还有仓库二幢,织布局一幢,面粉厂一幢,等二十多幢,设备齐全,相互辉映,为人所仰。并于沙板购田三百多亩,或自耕收粮,或租佃他人耕种收租,以供给善育堂食用费用。保证善育堂粮食之用及经济开支。其间又疏沟修路,蓄水养鱼,并首先用抽水机灌溉田地,这在当年的莆田是先行一步了。并且,善育堂不断得到外人的捐款相助,例如1917年美国传教士戴女士来莆时,也竭力携款赞助善育堂的建设。为使善育堂发展更快更好,善育堂又在交通便利的临近之村东埭购海地1600多亩,围垦造田,并以蓄水养淡,先种田菁,后植水稻,成为全省当年闻名的围海造田农场,多租赁与当地农民耕耘之,从中收租,以供不断扩展的善育堂需求。其间为了保护农田不受海潮之袭击或台风暴雨的狂击,教会还经常注重海堤的加固工作,以保住农田能有较高的产量。这样,使善育堂在供养上有了很大的保证,生活上也得到不断的提高和丰富了。
  教会创办善育堂,不但使那些孤儿弃婴有食住的场所,就是那些育盲、哑聋等残疾病婴也收留其中,以示  这些孤苦婴孩在善育堂得到食住的温暖。善育堂还创办了聚会礼堂,也建立了善育小学,蒲星中学,农工学校,整个善育堂设备齐全,对学生因材施教,使这些在善育堂的孩子们,在文化学识上也都有不同的提高,学习业绩好的学生都能进上哲理中学,还有的就是进入农工学校,通过二年学习,培训各种职业技艺,都从无到有,非在学知识上,也在手工技艺上得到学习,培训,以使他们能在纺织、印刷、编织等技艺上都得到学习,提到提高,能使这班人以后在生活上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即是盲人,也教于盲人课本,并以罗马字拼音教导了许多年长的没有文化的人,以适应时势的需要。这样,整个善育堂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气氛。特别对那些盲哑孤儿,更注重培养他们打绳、打织毛衣,以使他们长大之后,都能靠手艺而自食其力。在这其中并有的孤婴也建立了家庭。所有这些,善育堂的爱心作为,都减轻了社会的负担,也为社会创造了财富。
  善育堂为增加经济来源,并能给人们学习、就业的机会,创办了印刷厂、面粉加工厂、染布厂等,为这些人就业提供了机会。并引进了荷兰奶牛、印度无角奶羊、意大利来克亨鸡、波兰猪及牛、兔、鸽等“番种”动禽物,这些引进的良种试验,丰富了生活经验,也增加了经济的收入。善育堂为丰富文化生活,也组织了一支铜号洋鼓乐队,不但活跃在当年的教会上,在社会上也为人们所称颂,使整个善育堂充满了爱的声音,洋溢着令人欣慰的音乐,这在当年确为是罕见的。
  莆田教会所创办的善育堂,走过100多年的历程了,尽管几易其名,今多折除,至今仅留下一座二层西式的砖瓦楼,似有面目全非之感,但人们见之,仍是会从心底发出爱的灵感来,也不会为世俗灰尘所遮掩的。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