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三天皇帝”林道楠传
【发布日期:2012-03-27】 【来源:】 【阅读:次】【作者:陈光庭】
林道楠(1555-1607),字廷任,仙游县盖尾镇斜尾村人。相传他小时候,其父做生意欠了一大笔钱,债主不时追讨,愈催愈凶。有一回,林道楠气不过,径自上前对债主说:“债是逼不出来的,你催得紧,欠债人躲债惟恐不及,哪有心思做生意,无法赚钱拿什么来还债”。债主见说话的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见识却不一般。他仔细打量了一下这孩子,但见他天庭宽厚,地谷饱满,五官端正,是副天生的贵人相,打心眼里喜欢。他眼睛一眨,对林道楠父亲说:“现今你穷困潦倒,无法培养这小子,还不如让我带回去念书,咱们之间的债一笔勾销,你看如何。”林父正要回答,林道楠已抢先一步接过话头:“你讨债没一丁点人情味,我可不跟像你这样惟利是图的奸商,人穷不移志,父母疼着我呢。话说到这个份上,债主只好知趣地找话下台:“看小孩这样懂事,日后一定大有出息。这笔欠款就权当小孩的助学金,等你们日后有钱时再来还也不迟。”临行前,还故作神秘地对林父说:“你应去找一位算命先生问线坝头(兴化方言,即问路指引的意思),好好栽培他。”林父把这事与妻子商讨,妻道:“现游走乡村的算命先生大都是靠嘴骗钱的,有真本领的行家又不会到这穷乡僻壤里来。听说九鲤湖签灵,还不如到那里去祈个梦好。”
  林母选了个吉日,只身前往九鲤湖。当她行至半岭亭,看到一牧童骑着一头水牛哼唱哩歌:“斜尾少年半天子,何须登山求仙子,叫他好好读书经,前程须问他阿嫂。”林母正想上前问个仔细,牧童转眼间已步入林中不见了踪影。是夜,林母入宿九仙洞,梦见仙公托梦云:“汝子前程无限量,仙童路上向你宣,尽在其嫂巧舌中,功名得中家声扬。”同时,还暗示斜尾地祖(方言:地质,即风水)瘦(轻),养不了贵人,要迁居别处,此地不可久留。林母回去后,只想着道楠怎么个见嫂法,倒把这事丢到了脑后。按封建说法,想见的人说的第一句话即是问话人未来前途的应验。道楠嫂子是个急性子人,稍不顺意就要骂人,林母知她明天要去赶集,就教儿个找嫂的主意。好让她骂出好彩来。翌晨,道楠看到其嫂正要开门出去,就从旁疾奔过去,俩人险些撞个满怀,嫂子急闪开来,可鼻子还是碰着了门扇,气得她破口大骂:“你这大王爷走路怎么不长眼,人小胆子比皇帝还要大。”道楠听到阿嫂口出吉言,大喜,他赶忙向嫂子笑脸赔不是。道楠是个重情厚义之人,有了嫂子的吉言铺垫,从此后,他一生待嫂如母,尊敬有加,此是后话。
  不久,不幸忽然降临林家,林父突然暴病不治,顶梁柱轰然倒下,一家人惊慌失措,绝望之中,林母猛然想起九鲤湖祈梦时要他们迁居之事,林母是个极端迷信的村妇,以为是自己没按仙人指路去做才酿成了今日祸事。痛定思痛之后,她开始着手安排迁居的事儿。但迁往何方呢?祈梦中没有暗示,那就听天由命吧!林母把道楠及妹妹放在打谷子用的大木桶中(一说用大水缸),木桶顺着木兰溪随水漂流,林母紧跟其后,流到那里就在那里落地生根。当木桶流至莆田黄石草铺时,被村民发现解救。清前村林姓大族,得知同姓乡亲遇难,纷纷慷慨解囊,来送钱送物的不计其数,清前乡亲待客如宾,又安排一家人在清前东至住下。盛情难却,道楠一家十分感动,遂在此安居。
  刚来时无地可耕,一切都从头做起,一家靠母亲、妹妹卖花为生。一天,道楠妹妹在清后村一座府第门前卖花,来买花的是府第里的少爷。他翻来覆去挑花,不顾花枝折损,半天还没选上,小妹见状不卖要走,小爷气急败坏,顺手夺过花篮。把它摔在地上,一篮花踩得七零八落。小妹哭着回家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道楠非常气愤。他当时才十一、二岁,径自要往府第去评理,母亲劝道:“人家有财有势,你小小年纪,斗不过人家的。去了还不是自讨苦吃。”林道楠听不进去,气冲冲直往府第奔去。到了那里,却被管家挡在门外。道楠大声喧哗,据理力争,声响惊动了员外,他出来了解实情后,知是小爷缺理,又见道楠气质不凡,出口成章,甚是喜欢,有意赔付花钱。他对道楠说:“小孩啊,我出个对子,你若能对得出,花枝的钱我双倍奉还,何如?”道楠满有把握地点头答应。员外的上联是:“风宿高岗,脚踏黄花满地。”道楠明知此联是为其子的恶行开脱,便针锋相对地答道:“龙游大海,身翻白浪滔天。”下联不仅对得工整,而且很有气魄。员外感到此子不凡,日后必定大有出息。遂叫家人取银二两赔偿他,还请道楠进府第,询问其家世。在得知道楠一家的不幸遭遇后甚为同情,他有意培养道楠成才,遂安排道楠在附近住下,就近寄读。林道楠从小好学、志在翰墨,在老师的精心培养下,道楠终于学富五车,成为饱学之士。于万历十一年会试得进士第,受进贤知县。
  林道楠上任不久,当地发生饥荒,道楠上疏朝廷,不久即拨来救济粮。他按人口发放粮食,一丝不苟。发现有饥民,及时按人口赈给。他还亲自参加丈量田亩,按人丁给亩数,确定征收税赋,即使是有权势之人,也不徇私枉法。他体恤民情,还常深入穷乡僻壤视察,夜则以舟为宿,下入民宅,深受百姓爱戴。
  过了不久,因政绩卓越,道楠被召为御史,历按应天,陕西和广西。在按察陕西时,见供自己饮食的器皿都是银制的,向随从查问,随从应曰:“此陕西惯例也,且为防止鸠毒。”道楠笑道:“吾以恩信待人,何防之有”。命人撤去银制器皿。在巡视中,有某郡守乃吏部侍郎某某的亲信,他按主子旨意,不据实呈报郡里实情,有贪污行为,林道楠穷追不舍,直至将其罢免。
  正当林道楠仕途青云直上之时,皇宫内却发生了派系之争,当时兴化人在京为官者甚众,北方的官员嫉妒兴化人官场上羽毛日丰,千方百计加以牵制。时值番邦(高丽)派人下请贴,邀万历帝到某边境会猎。当时的明朝国力薄弱,万历不敢去赴会,北方的官员乘机奏道:“翰林大学士林道楠胆大识广,生相又与我王酷似,何不差他去打探虚实,再行定夺。”万历瞟了一眼林道楠,拟在征求他的意见。林道楠明知被北方奸臣耍弄,亦无法推辞。便提出请求:“如让他出番,先要演习模仿皇上的言行举止,这样才更逼真,使番人看不出来,请皇上准许他学做三天皇帝。”万历情势所迫,又见道楠说得在理,准以奏请。在这三天中,林道楠瞅准机会,把他认为误国殃民的乱臣贼子杀的杀,罢官的罢官,还封了一批有为之士为官。三天时间,该做的事实在太多了,他来不及给家乡人民遮荫造福,光阴就毫不留情地穿越了时空,以至斜尾的山神误以为林道楠不封他,痛苦极了,最后气得毁灭了树木,疏散了水土,至今斜尾下厝仔的三座山,成了光秃秃的荒山,不长树木,遍地泪痕,被当地人称为“眼泪山”。
  三天很快就过去了,林道楠交还皇权后,就带着随从浩浩荡荡进了番境,但见番官殿前两旁武士持载分立,好不阴森可怕。番王亲自前来迎接,一阵喧寒之后,但见他两手轻轻一拍,须庚一名武士端出一盘血淋淋的人头,放在厅中央。道楠明知番邦是在试探自己的胆量,他见那人头两眼还须眉倒竖,心里不免有些心惊肉跳,表面上却镇定如常。此时,他果断地伸出右手,食、中两指直刺向那人头的眼睛,用力一勾,把眼珠子挖出来,含在口中啃咬,然后从口袋里取出毛巾,掩在嘴上,在擦口的瞬间迅速吐出眼珠子,把毛巾塞回原处。这一含一吐,动作极快,做得天衣无缝。连在场的众多人都瞒过了,还真以为他吃下了眼珠子。番邦的人盘算着,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尚可挖眼吞珠,那中原武夫的胆量就更不用讲了,一想到要跟这样勇敢无畏的国家作对,着实有点害怕。番邦人先前那种傲慢的态度已荡然无存。这时,番王还不肯善罢甘休,他认为中原人武略过人,文滔却未必行,于是又用对子为难林道楠,上联曰:“黄河跃浪三三曲”。林道楠刚从鸭绿过来,对那里的地形曲弯了如指掌,正好用来应对:“鸭绿流沙六六湾”。对仗工整,且十分符合联意。番王在见识林道楠的文滔武略、智慧和果断后,再也不敢放肆了。于是,宴请、会猎更在刻意安排中,林道楠俨然成了他们心目中的英雄。自此之后,番邦人俯首称臣,服服帖帖,年年进贡,不敢再生异心。
  林道楠不辱使命,班师回朝时,帝率百官出城相迎,盛况空前,人们像众星拱月一样欢迎英雄的归来。
  林道楠在御史台十八年,劾太监张鲸办事不公,挽救无辜的御史曹学程,论尚书石星,主封事,有偏袒。被人称为一生正气,两袖清风,“持斧所至,风载凛然,未偿受属吏一金。”他所在的官邸,外门锁着,即使是寻常的礼尚往来,也都拒受礼物。后来,林道楠奉旨巡视京都,在查看两官工程中,揭出许多弊端,节省了大量的财政开支,工程竣工后,皇上赐给他“白金交椅”,晋升他为太仆少卿。
  林道楠于万历三十五年病逝(1607),享年53岁。逝时,家中十分贫困,两个儿子自食其力,分奔外地谋生,林道楠清廉高尚的品质却为后人所敬重。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