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副刊 > 书画
张煌:持心御气 明正精一
【发布日期:2013-02-19】 【来源:】 【阅读:次】【作者:王文贤】

    张煌,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莆田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莆田市政协委员。
    书法作品入展由中国文联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安美杯)书法展、中国千家书法名家精品走进奥运场馆展、第六届楹联书法展、第五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纪念傅山诞辰400周年书法艺术展、屈原杯全国书法大赛(获优秀奖),入展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杂志社等主办的梁披云杯全国书法大展、建文杯全国书法作品大展并获优秀作品奖,入选西泠印社一、二届国际艺术节书法大展,获福建省“群星奖”和莆田市“百花奖”等。多次在报刊杂志网络上发表书法作品和专题介绍,作品流传海内外。

 

   书法家也许都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书法作品有自身个性特色。张煌早已做到这一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看书法家创作,主要看其作品是否具有个性。个性则依附某种范式。有个性的作品往往意味着某种范式确立,随之便有以下两种不同趋向:一种是风格的不断强化,个性特征愈发明显;一种则是对范式的不断重复,形成模式或讲是习气。因此,个性也是双刃剑。
    作为莆仙中青年书法家群落中的重量级人物,张煌在书法艺术方面所取的成就有目共睹。
    张煌为人谦逊,痴迷书法,涉猎广泛,楷行草隶诸体兼擅。
    学习书法,立足传统。这似乎是不二法门。但对于传统不能仅仅当作一种符号去处理,而理应是一种美学,一种感知方式。这要求书法家在技法、审美、内在精神之间需要寻找一个可能的交界或者融合,并藉此得以借力之道。而有理想、有作为的书法家也总会避开惯常的艺术通道,绕开常设的路口,努力寻觅、探索自己的艺术发展之路。
    从张煌发到我邮箱的书法作品看,以楷书、行草、隶书为主打。总体而言,这些作品无疑是他近年不断尝试与探索的结果,从中不难窥测出其一直在努力敦促自己对书法艺术语言的传达信息过程的媒介作用的再思考。他试图将一种书体笔意植入另一种书体的空间关系中,使它们之间的“互文性”碰撞,进而展示其独特的书法创作意图,颇有新意。在这些创作实践中,他似乎都在运用“变调”手法,即以一种帖作为范本,再用所学到的方法和其它帖的方法进行互换变化。他还机敏地选择平和一路的碑帖。这种碑帖给他的感觉可能是有众多包容性,彼此融汇容易些。“变调”时,从字的笔法动态、形态以及表现形式入手,使一种书迹兼有多种体势,一件作品含纳多体书法审美元素。显然,这种书法在他笔下玩转得颇为轻松。
    具体而言,楷书系列中,“唐楷”创作相对成熟些。这类作品,溺化了楷法,施以行书笔意,自由多变,字相清雅。
    历来学习书法,有从正楷特别是唐楷入手之说,朱和羹《临池心解》认为:“作书从平正一路作基,则结体沉稳,不至流于空滑。”但事实上,笔者陋见,楷书其成熟应在东晋,而不是唐代。唐代仅仅是加工与美化而已。王铎认为:“书法何之为昆仑,晋为一支,唐宋小坡而已。”此乃的确之言。许多楷书家,止于唐楷,终其一生,却寂寂无名,这可能跟自身的“唐楷”观念不无关系。
    张煌唐楷创作,从其字造型的外壳一眼可以看出他笔下的唐楷一改庄重整饬,端肃雍容,写得飘逸、委婉,没有丝毫的刻板,并时有灵气呈现。相对于他的其他魏碑楷书,他的唐楷所蕴含的艺术语言更为纯正,既有传统美感,又不乏表情美。
    书法家对书法语言的不懈追求,需要多意多元的表达。写实之外,还要写意,依此去夸张表现,以期在各种书体之间交叉融贯,使自己的作品式样新、感觉奇。而写意中,行草书最为畅快。在张煌兼擅的楷书、行草和隶中,我更看好他的行草书法。首先行草书在语言表现上,实际超越写实与循规蹈矩而走向随意、奇宕与浪漫。它自然带有强烈的个人发挥的语言特征,这种语言的虚构表现在多变,旨在加强行笔运动过程中线条力度和墨色深浅变化的对比度等。张煌行草造型自由,结体多变,甚至模糊,不确切。这反倒让人有更多的想象。因为有想象,才觉得作品内部有不时涌现出新玩意的可能性,并挑逗着人的视线。而且,他的行草书无常态,有异相,却又不偏离传统太远。他也不去刻意追求经典的外在形似,而重在笔情墨趣的生动洒脱。在简笔写意中,笔疏意密,意大于法,随性信手,颇有几分姿致。其整个创作过程似是寻常书写,以意驱使,任意而为,笔调自然随之变化起来。他的兴趣也大致主要表现在探索线条对字的结构及造型的概括能力以及线条的不同品质上,强调用笔的力度与厚度,使字的形态从雅化向放纵方向发展。同时,注重墨法。枯淡者力求枯淡到不能再枯淡之地,浓郁者则力求韵足墨饱。而这种枯淡浓郁所营造的含蓄语境所形成的视觉图像,耐人寻味。
    张煌的隶书受其行草影响比较大。早些年,明显胎息伊秉授。近几年又取法汉魏,在隶书的线条上作了特殊处理,使隶书的线条多了委曲,愈发随意多姿。而以行草笔意为之,使原先静态的隶书形体呈现动态美。虽少了沉稳庄重,却多了流动的意趣和苍朴荒率之致。隶书的行笔以枯笔居多,枯而瘦硬、朴实,气力不弱。
    因此,就张煌的书法创作与实践的整体而论,其楷书主要得力魏碑、简牍、帛书以及过渡时期隶楷书法。行草书与隶书相融共通,互为关照。行草书借助于隶书用笔,不致于流滑与单薄;隶书因施用行草笔意,圆通流丽,遒劲多姿。
    然而,在张煌的诸多探索性创作中,其形式、章法、结字等方面不乏新意,但有的模拟创作的痕迹太重。比如他的“将魏碑溶入行书”的创作,造型有些许特色,行气则弱点。有的作品在创作中精于形式,有的字的结构仅仅是秀其形,寡其味。还有些字在细节处虽小心拾掇却缺乏整体变化与把握,缺乏笔法的纯度与精敏度。兼擅多体,当然有其优点。但真正直接关联、贯通融汇起来并非易事。否则,作品虽然新奇,却缺乏功夫去调节、磨洗,融汇多方,也难臻“新而不伤,奇而不颇”之境。
    张煌醉心于书法,心怀虔敬,与当下一些书家或为参展而被评委书风笼罩,或染于俗笔,眼目为功利所障有着本质的区别。张煌始终执着于自己的天地,放眼更为宽广的艺术腹地。他自己也坦言:“我对书法艺术盯住的不仅仅是技法层面的细技末节,而是从书法本体的要求出发,进而追求书法以外的东西。”诚然,他于书法艺术的技法的表现、心态都有了,更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艺术手段,来不断突破陈旧的观念与技法。因而,他的作品特别是他的行草作品不屑于形美,不易为俗眼容纳,而更为关注个性特征和书法艺术本体语言特性的结合。他的书风,与其当下的思想始终保持一致。持心御气,明正精一。想必正是他书法艺术实践与追求的真实写照。
    个性绝非弄一个面孔就可大功告成。个性只有得到最为广大观众与读者的肯定与赞许,并历经时光的淘洗和艺术自律的检验,才能真正自信、大度、大气起来。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