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副刊
【发布日期:2015-11-04】 【来源:】 【阅读:次】【作者:林新】

    青铜刀契入甲骨
    殷墟数千年的酝酿
    用唐古拉山之泉
    毛公喑以黄河之水铸鼎
    四百九十九言
    朴茂凝重    瑰丽沉雄
    用文字之舟过河绝江
    一直摆渡到今天
    书法的三江之源    李斯首先润笔
    《仓颉篇》  楷模四方
    《封泰山碑》坚韧流畅   秦篆
    书法史上的首次落款
    数千年风雨见证的这座丰碑   至今
    仍然矗立在泰山之巅


 
    用《黄庭经》换来的那只白鹅
    在兰亭溪畔   抖擞洁白的羽毛   扑翅拨掌
    孤独的鸣叫   高傲淡定的目光   就像
    那一群大声吟诗大口吃肉的酒徒   曲水流觞
    右军的鼠须笔在蚕茧纸的拖       闪着兰色的光芒
    《兰亭集序》刻勒出魏晋风尚
    也铸就了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
    神俊典雅超迈润婉   王家堂前的燕
    《中秋帖》从十八缸水中浮现   子敬超忙
    王元井用劲健灵动俊逸流畅
    把《伯远帖》一手挥进“三希堂”
    可怜的智永和尚    竟把七世祖的兰亭神迹
    遗落在兰渚山    永欣寺的退笔冢
    奇迹般地复印了八百本的《千字文》
    千字遇水蛟龙    携王氏圣典
    用另一种方式穿越时空
    潜藏在所有的江湖龙潭


 
    一条白练绞杀了一位七十七岁的老人
    颜真卿从此被推上神坛
    道德的高山   是书家的几案
    英风烈气   弥漫在高山的两旁
    一门忠烈用头颅沾血   书写忠义篇章
    《祭侄文稿》随风飘荡  掀
    秋风干裂  哀壮波澜
    每一处枯滞和涂改都是一位老者的血泪喷张
    血墨滴成的一尊塑像
    被印成《中国碑帖》的前言
    颜筋柳骨   是一副精神支架
    支撑中国书家人格书品千年
    柳公权的《神策碑》沉着稳健   气凌千秋
    那管狼毫   七个朝代的笔谏成悬
    忠义节气飘扬千年
    黄幼玄降临铜山
    用严峻方折打造斩钉截铁的笔刃  勾划
     《孝经》   为朱由检书写挽联
    他取下脑袋为大明王朝输氧
    鲜血涂抹的临终遗言
    令一个新的王朝为之震撼

 

    李太白提笔把《梁园吟》留在粉墙
    有人千金买壁    同时买下谪仙的第三段姻缘
    他登上庐山   瀑布依然遥挂前川
    信手挥下《上阳台赋》   孤本绝迹
    却将诗仙拉进书坛   还其飘逸俊朗
    放翁也把《钗头凤》题在沈园
    怀念的却是那一段逝去的姻缘   那个多才多情的唐婉
    他唱《草书歌》   用狂草的旋律伴奏“铁马秋风大散关”
    鹏搏鲲运   自书万首《诗卷》
    在灵动飞扬的笔意中   广播放大诗的绝唱
 
    苏黄米蔡   引领一个朝代的风尚
    子瞻高歌引吭   惊涛裂岸   崛起大宋词坛
    陆海潘江   游动阵马风樯
    高扬在文坛上的书幡    正沐浴着尚意的阳光
    东坡之上    菊花开放在雪堂
    一位大儒至尊在这里闭关疗伤
    黄州寒食的凄风苦雨
    这一刻弥漫   有诗二首缓缓流淌
    流淌成一江愁绪   天边一挂千年
    心情悬于笔尖   跌落在纸上   率意蔓延
    《黄州寒食帖》   行书的第三座高峰
    苏东坡铿然    杖   在中国文坛举办书展


 
    孛儿只斤挥师南下   直逼安南
    刘秉忠拿出《周易》卜“大哉乾元”
    刀枪剑戟幻化成铁画银钩
    在一个血腥王朝上空发出神采柔光
    水星环形山   赵子昂
    天水之裔    甘心仇禄
    用晋唐法度刻画《千字文》   一日数万
    把愁苦和流媚直接绘成一品公像
    略显沉郁的放纵与风光
    宋王朝的十世孙   迎风飘扬成大元的文化名片
    完成了跨越时空的DNA承传
    流美婉转    圆润遒劲的书风
    带动了一个朝代的审美走向   折叠成
    《中国书法》杂志的封二封三
    一颗星镶嵌着他的名字    一直悬在辽远
    不用天文台的望远镜也可以看见
 
    十七岁的董其昌交卷    字的表情总是腼腆
    为了调准那一道墨线
    他的脚站黑了所有的白天
    蘸着晋韵    揣着唐法    参着宋意
    香光把宦海的圆融    装在笔筒
    指尖踩在隐意和禅思之间
    空灵飘逸典雅平淡   在纸上飘散
    有明以后的一池墨海    一座书山
    泛舟松江    性情浮在水面
    被编成《黑白传》
    败笔可能用名声组装      
    字迹也可能在不经意间镶上金边
    康熙大帝朗声超度
    馆阁体再掀书坛波澜    余震百年
    《戏鸿堂帖》勒碑回廊之上
    李鸿章祸及啸园


 
    紫气东来
    李世民挥剑刻《温泉》    虎步龙行
    烟尘粉雾之中落成的是右军像
    霞舒云卷    天所间然
    魏风晋韵洋溢贞观书坛
    冯承素把《兰亭集序》摹廓描边
    一同勾画的还有欧阳询和褚遂良
    昭陵之下唐太宗头枕“永和九年”
    法帖的芒光   惊吓了伴驾的虞世南
 
    李煜把造廷硅墨的赐予国姓
    唱“梧桐深院” 用金错刀切出竖波横浪
    抠一根心丝撮衣襟卷笔   蘸那滴血的伤
    违命侯国破家亡的悲凉
    满屋真迹   让宋太宗刻成《淳化阁帖》
    泪流春水一江
 
    神宗把儿子打造成后主一般模样
    劲瘦挺拔骨架硬朗   北宋那一阵的时尚
    黄河三清   正好洗涤他的匕首地刀
    用瘦金体下诏    竖钩犀利细长
    穿透了《宣和书谱》的模版
    通体鹤韵清爽    那种从容
    就像   早已参透了靖康末年
    仿宋体至今被大众收藏
 
    养心殿的西暖阁    一念之间变成书房
    手书“三希堂”牌匾高悬
    《快雪时晴帖》六十年把玩   题跋七十三段
    御笔从赵孟     一点化入
    规整平淡   溢出承平之象
    梁诗正  蒋溥奉旨编书五卷
    《三希堂法帖》原石刻嵌在北海公园
    那字划早已力透壁墙
    似百乘蛟龙    翱翔在天


 
    方块字的翩然惊艳   是文明进程
    最洒脱的蝶变
    视觉扫描意绪的瞬间    快意眼谈
    墨线凌空停悬    驻跸在心的驿站
    三千年的精神老人    捻熟圆满
    世代坚守的高山
    有一碑一帖攀援而上
    点   简单的起点   也是玄妙的终点
    圆融文化的起源   承思维的聚变
    王羲之在其中楔入自由与放纵
    颜真卿把品格的钢钉打进书品的要件
    正书为君子而生   力士挥拳瞠目金刚
    草行为众生而作   轻如蝉翼重若金锏
    映带之势顾盼之姿    纵横豪放
    垂一道巨屏南天   书天人合一
    点划幻化成舟    在墨海里续航
    高扬艺术之帆  载文化之重  驶向明天彼岸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