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副刊
北宋名臣蔡襄古墓探究(下)
【发布日期:2011-12-20】 【来源:】 【阅读:次】【作者:吴春永】
明崇祯年间,泉州司李区夜宿枫亭驿站,梦见二位苍发白须的老者向他求救,言曰“他无立锥之地。”并伤心流泪。李区梦醒后,到处寻找迹象,却见二株甘棠根部裸露在地上,他立即加以培土护之,老翁言谢而去。
  古时驿道在古墓前经过,文武百官到此必须下马参拜,后驿道改为墓后,尔后又改在墓前之右,左侧竖立明提学姚镆大书“宗端明殿学士忠惠蔡公神道”碑。
  清乾隆年间,漳浦蔡新,是襄公第十八代裔孙,文华殿学士、吏部尚书,来到蔡襄公古墓谒祭,并在墓前两侧竖立一对石望柱,高约5米。圆柱周长0.8米,石刻对联“四谏经邦,昔日芳型垂史册。万安济众,今朝古道肃观瞻。”(今存)
  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知县张思勖来到枫亭谒拜蔡襄公古墓,并立石碑。斯时,蔡襄在卧牛山祠堂已废,惟蔡襄公墓仍巍然独存,两株甘棠对立。郁郁苍苍,幽香四溢。
  道光三年(1825年)枫亭社会动乱,张思勖所立的石碑已被断折。道光七年(1827年)兴化知府肖作霖来枫谒墓,却发现墓前地域受蚕食。越过园地为一道直至墓前,竖立的石碑仍为左界。时襄公墓适在界内,正以大路在古墓后故道。
  咸丰二年(1852年)肖作霖又亲自来枫拜谒蔡襄陵墓,后因事来枫,屡诣谒拜省视。这时枫亭巡检司蔡淦自言为  川(一作溪,今浙江境内)派下蔡襄后裔,在谒墓时留下言说:“醒心亭在旧驿后。砖石作小方塘旁,隙地树榕柏诸木,不知历有几许星霜?”
  据同治年间(1862—1874年)龙华蔡庇绪,襄公第30代裔孙举人手记(谱牒)载明:蔡公墓城座为中心,前后左右四至各200步(约150米)距离,总面积约合60亩,而且墓前并排列阵的石人、石羊、石虎、石马。谐音寓意为“扬威千里。”
  民国年间,民间流传,蔡襄因修建洛阳桥,被奸臣劾奏动用七省库银。结果皇帝听信馋言,而下旨将襄砍头,后皇上知道冤杀忠臣,因而赐予金头玉颈,以示昭雪。又因金头玉颈要保密,而又传说用18部棺柩同时出葬,因此就有18处墓葬,其中仅一处是真墓。这个完全不符合事实的传说,人们不可相信。由于真假墓的诱发,导致盗墓者屡有发生。首先是墓前的石人、石羊、石虎、石马和墓志铭,下马碑等系列珍贵文物, 亦荡然无存,其次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大跃进”年代,两株甘棠古树亦被砍作烧炭之用。“文革”期间,墓座上的石条、石块亦被撬被盗,墓穴也多次被偷掘成为荒冢。其三,墓域周边地面长期被蚕食,前面一大片有的被开垦种上作物,有的被分做“自留地”;后山被削平辟为公路,左右墓域亦被民房、校舍挤占,有的还栽上果树。结果剩下的面积仅约4亩。只有原来60亩的十五分之一。总而言之,蔡襄古墓破损严重。
  据有关资料查考:在蔡襄古墓的周边还散布多处蔡襄亲属的古墓葬,这与蔡襄生于斯,死于斯,葬于斯,似乎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如枫亭霞社山(俗称羊角寨)的五龙盘珠中座山腰处,是蔡襄高祖父蔡宗盛的墓坟;蔡襄的父母就同穴于枫亭九社的蔡坑山上;胞兄蔡燮也葬在蔡坑山上;其胞弟蔡高茔坟也在蕉坑;蔡襄的族弟蔡京公的墓就在溪南村埔缝山腰。系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京弟蔡卞公的墓亦在锦岭将军山之东面,距襄公古墓仅数百步;还有蔡襄的孙子蔡佃的墓也在枫亭锦屏山。(今枫亭中学境内,已废)
  据欧阳修《蔡襄墓志铭》载:“以某年某月某日襄公葬于莆田某乡将军山”。(即今莆田市城厢区华亭镇西许村),而旧《枫亭志》载:“塔斗山之左翼至沧溪港,右翼为锦岭将军山(因该山有巨石胜似将军背印之说,故称将军山)即蔡山。”又据清乾隆三十六年《仙游县志》中以将军命名的将军山亦有四处;其一,“学士谥忠惠蔡襄葬在连江里(枫亭)将军山,因称蔡山”;其二,“将军山在县西四十五里,屹峙剑山,在为一里,锁钥明中书罗其英由梁山徙居于此。”(文贤里今龙华大济的一部分);其三,“将军井在将军山下,昔何九仙憩息沐浴于此,至今仙迹犹存“(永兴里,今赖店,盖尾的一部分)”;其四,将军山在县北三里,雄峭端厉,为飞山左嶂(功建里,今鲤城一部分)。
  经考究,笔者认为蔡襄古墓只有一处,就在枫亭锦岭将军山。而欧阳修《墓志铭》中记为“莆田县某乡将军山。”仙游自唐圣历二年(699年)置县以后,枫亭从未属于莆田县管辖。历史既久,地理纷更,为子孙者尚未遗忘,况且乡里之人得于传闻者,安得不谬误哉?据明柯潜考证,则重点说明蔡襄之墓不在蕉坑,而确在枫亭,这一点是对的,但他把蔡山和“莆田将军山”连在一块,都是想当然的。
     为了先贤英灵安息,1961年5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蔡襄墓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重修,并立碑以墓侧。1983年人民政府拨款5万元,在古墓的左右及后侧三面围筑防护砖墙。基本保持古墓座原貌。1994年,旅居菲律宾的爱国华侨蔡金钟先生等人倡议筹资,以后遂把蔡襄古墓改建为蔡襄陵园。
  修建后的蔡襄陵园,四周为砖墙环绕,总面积13000平方米。除墓体和一对石望柱保持原貌外,其余均为仿古新建。陵园仪门竖立在原福夏公路138公里之西侧,仿宋式建造,高12米、宽10米仪门正面上方有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蔡襄陵园”四个大字,字体结构严谨,神韵超逸。背面门匾刻有“忠国惠民”四字,端庄秀丽。进入仪门,是一条长100米,宽10米的水泥大道——端明神道。神道北侧新建一座二层仿古结构的端明楼,面积250平方米。楼上陈列蔡襄文物及枫亭文化研究会有关图片。楼下大厅端立一尊2米多高栩栩如生的蔡襄青铜像。两边厢房为陵园管理所办公及枫亭文化研究会的办公室。过民端明楼,就是陵园门前的停车场,面积2300多平方米的宽阔平坦广场。
  陵园正面大门,高7.5米,全部用白色的花岗石造构,朝外门坊上刻有“庆历名臣”四字,为民族英雄文天祥对襄公的赞语。门柱上刻一副对联“忠国兴邦三谏有诗誉扬端明殿,惠民利涉万安无险功著洛阳桥。”大门背面上方刻有“刚正廉明”四字。这些对联、文字与仪门、端明楼门柱的楹联,不仅高度概括了蔡襄光辉的一生,而且是今人书法家们精心制作的艺术墨宝。
  进入陵园大门,展现在眼前的层次分明有广阔陵墓大埕和大小不一的人行道。左右两厢各有碑廊十七间,计1000多平方米,对称排列,一式展开,均用花岗岩石板构筑。墙壁上镶嵌着镌刻在大理石上的蔡襄书写的诗文手迹及历代名人赞扬蔡襄公的文章诗作,计154块碑文,约12600字,这些字帖临摹逼真。镌刻精巧。可让参观者流连于书廊,并享受高雅书法艺术的熏陶。
  陵园内有三层墓埕,从大门廊台上走下石阶,是一大片绿茵草坪,栽植着各种香花佳树。中间是一条花岗石铺就的大道,大道两旁仿古重塑的文武翁仲、马、虎、羊石雕。两旁草坪上各竖一座四垂亭,亭内石碑上,一边镶刻欧阳修为襄公撰写的“墓志铭,”另一边镌刻新撰写的“蔡襄陵园修建记”。以及两旁有一对古香古朴的石望柱。
  登上七级台阶,为一层全部用花岗石铺筑的墓埕,中间横竖一块石坊,朝前是“凤凰来仪”,面对襄公出生地赤湖蕉溪;背面是“麒麟献瑞”对着墓陵。再跨上五级台阶,中间浮有一块趴地石,似一只驯犬日夜守卫在陵墓前。
  蔡襄古陵坐东朝西,庄重肃穆。整个墓体盘地近一亩,陵墓后座绿草怀珠。陵座后靠围墙的半圆形草坪上绿树参天掩映,显示出风水宝地的优美环境。
     如今,蔡襄陵园,文化内涵丰富,艺术品位高雅,集园林景观、人文景观、文化景观为一体,庄严肃穆,雄伟壮观,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是许多海内外蔡氏后裔寻根拜祖的圣地,成为海内外各界人士联谊活动的枢纽,因而产生了同气连枝,弘扬祖德。凝聚力将不断加强,互相理解将不断加深。从而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安定团结,有利于促进三个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也将有利于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与此同时,也被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和湄洲湾职业学院大学生思政课实践基地。她既为枫亭镇增添一个新的旅游景点,也为莆田市南大门——枫亭镇增加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