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家居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唐安乡赤湖蕉溪(今仙游县枫亭镇九社村青泽亭后卧牛山麓)。父亲蔡琇勤事农耕,母亲卢氏,系惠安县德音里圭峰名士卢仁之女,系是平常农家。他诞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二月十二日。三岁时随母归宁,就教于外祖父卢仁,六岁时在外祖父家伏虎岩读书。九岁始入乡庠,就读于南岭学馆,塔斗山青螺书院(后改会心书院)。十二岁得到仙游县尉凌景阳赏识,荐入县学读经书,凌县尉躬亲事教,襄聪明过人,大有长进。 有一次,凌县尉到枫亭办理公务,携带13岁的蔡襄游塔斗山,登上摘斗岩,以天中万寿塔旁小青松为题,咏诗明志,叫小蔡襄当场作七言律诗一首。蔡襄不加思索地朗诵曰:“谁种青松到塔西,塔高松矮不相齐,时人莫道者松小,他日松高塔又低。”凌县尉听后,甚为满意,感到无限欣慰。凌县尉序满,携带他及弟蔡高到郡庠就读。十八岁时蔡襄与弟蔡高徒步赴京都开封参加进士府试,考取第一名,翌年二月,从江阴复赴汴京参加会试,登王拱辰榜甲科第十名。还乡时,复途江阴,由凌景阳撮婚。与葛惟明之季女葛清源小姐结为伉俪。 蔡襄十九岁步入仕途,先后任漳州军事判官,西京留守推官,著作佐郎馆阁勘校,迁知谏院兼修起居注,以右正言直史馆出知福州,后改福建路转运使,迁龙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以枢密院直学士知泉州,继之召翰林学士三司使,又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最后迁礼部侍郎为南京留守。 蔡襄从地方官做到京官,又从京官到地方官,在37年官宦生涯中,清正廉明,刚正不阿,以民为本,做了许多有益于国家社稷和人民大众的好事实事,政绩卓然,功不可抹。如兴建水利,植树造林,修桥铺路,设馆办学,倡导医学,移风易俗。教化乡民,尤其主持建造洛阳桥。还著作有《荔枝谱》、《茶录》,且擅书法,他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方面,都有极高和造诣,赢得庆历名臣的极高赞誉。为后人树立光辉的楷模,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不愧是宋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一直为后人所敬仰,称颂他是忠臣好官。 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十月,卢太君夫人病逝,享年92岁。蔡襄从杭州扶枢南返,当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回到枫亭家中,将其母和父合葬于九社蔡坑,共其固其安,近千年之久。 宋治平四年(1067年)蔡襄母丧守孝在家,人有旦夕祸福,是年夏,蔡襄次子旬不幸病死,痛不欲生,为文哭祭,因母丧子亡,悲痛过度,于当年八月十六日,鹤驾西归于家。据宋《仙溪志》冢墓条载:“蔡忠惠公祖墓,在县南四十里赤湖蕉坑(蔡坑),后奉敕葬蔡公及夫人于枫亭蔡山”。唐妙应禅师云:“赤湖蕉溪口,枫亭草市头”。盖指此地。”按唐妙应谶语,前一句指蔡襄父母遗址,后一句则指蔡襄夫妇后来奉敕墓葬的墓址。 据乾隆三十六年《仙游县志》宅墓条载:“学士谥忠惠蔡襄墓在连江里(枫亭)将军山,因称蔡山”(今枫亭铺头社区锦岭) 欧阳修撰写《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称赞“嶷嶷蔡公,其人杰然。奋躬当朝,谠言正色。出入左右,弥缝补益(一作阙)。间归于闽,在政在人。食不畏蛊,丧不忧贫。疾者有医,学者有师。问谁使然,孰不公思。有高其政,有拱其木。凡闽之人,过者必肃。” 蔡襄古墓,据宋代习俗,当初虽仅一堆土坟,面向远山如飞凤,背靠塔斗山拥麒麟,故有“凤凰来仪,麒麟献瑞”的传颂。墓前驿道田畴,远近青山,如诗似画,墓侧甘棠两树(注:木名,即棠梨。《诗·召南》篇名。《诗序》:“甘棠”,美召伯也,朱熹集传“召伯循行南国,以布文王之政,或舍甘棠之下,其后人思其德,故爱其树而不忍伤也”。后世因用“甘棠”称颂地方官吏之有惠政于民者)。绿荫芳草,晨晖晚霞,一方宝地,钟炅毓秀。一百十一年后,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襄公曾孙户部尚书蔡洸以“生有爵,死有谥,”向孝宗(赵慎)皇帝奏请赐谥,圣上准奏,追谥“忠惠”两字。廉公方正曰忠,遗爱在民曰惠。同时追谥夫人葛氏(清源)谥永嘉郡君。并迁遗骸骨与襄公同葬一穴。 明成化六年(1470年)巡抚滕昭到枫亭谒祭蔡襄墓时,但见墓围遍地萎萎青草,一丘土坟,出于敬仰先贤与恻隐之心,请奏朝廷拨款将土茔修为石墓,镶嵌一块没有镌刻姓名的墓碑,并建造享堂,每岁重阳节令,有司派遣官员前往致祭。正德元年(1506年)提学副使姚镆到此祭墓,更立神道碑于枫亭白蛇过路之侧。碑文镌刻“宋端明殿学士忠惠蔡公神道”。正德九年(1514年)参议郑毅捐资购置善化里(今大济、鲤南、西苑乡一部分)良田五亩,年收田租五石,作为祭祀和备修费用。 据旧《枫亭志》记;蔡襄墓之北数武,为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举人林程之家,林程少时常在蔡襄公享堂读书,并向蔡襄公神灵默祷,庇佑功名早日登第。后他参加仙邑秀才考试,当他作答之时,思索当初蔡公托梦之奇,触景生情,在答卷上书写着“花开为春。花落为秋,鱼潜为渊,鱼游在渚”之句。主考官阅试卷之时,感叹不已,疑为神语,评此卷论冠全场,百年无此一卷,后遂被举荐赴省乡试,得中举人。林程回乡祭祖,并捐银重修蔡襄享堂,当工匠移动墓石时,仿佛望见蔡襄公笑盈盈离隐而去。 又据旧《枫亭志》载: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仙邑知县徐公利重修蔡表享堂,命人上山取材,是夜徐公利偶得一梦,梦见襄公告曰“吾明日有子孙到此祭,墓望君见之应予庇护”徐知县领悟其梦喻,亦作祭文祭祀。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知县游瑚奏请上司,拨款修葺蔡襄公享堂;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知县徐观复到蔡公墓设祭,则见墓侧二株甘棠枝繁叶茂,人不敢采折。后有一狂士酒醉后妄为,竟然把蔡襄公墓碑推倒。忠惠托梦于督学应予严惩狂生。尔后,姚镆因公务到枫亭。夜宿枫亭驿,梦见襄公衣冠楚楚,立于享堂,对姚镆言道:“劳烦官卿把倒下的墓碑重新竖立起来,功德无量,你儿将来必定会‘大魁天下’。”姚悟其之意,即命枫亭诸生陈同等人操办立碑之事,并作文祭祀。后来姚子果然金榜题名,独占鳌头,得中状元,“大魁天下”,应验了姚当初的梦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