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司法解民忧
涵江区积极探索和创新审判工作亮点解读
【发布日期:2012-02-03】 【来源:】 【阅读:次】【作者:林双辉 林颖】
在全市各职能部门全面掀起社会管理创新的热潮中,涵江法院不断探索和创新审判工作机制,积极运用司法手段,努力打造服务型、主动型、高效型的能动司法品牌, 提升了司法公信力,赢得群众信赖,受到广泛好评。开春之际,记者走进涵江法院,对该院创新审判工作机制进行一一解读。
亮点之一:“无讼村居”创建规模化运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去年8月以来,该院通过出台《关于开展“创建无讼村居,构建和谐涵江”活动的实施方案》,决定分三阶段在全区所有村居中开展“无讼村居”创建工作,着力将“无讼村居”打造成为了解社情民意、践行司法为民、树立法院形象的重要平台,促进基层从“化讼”到“少讼”,甚至“无讼”的转变。成立“创建活动办公室”,制定“创建工作点”、“示范点”、“法官工作室”等工作标准。实行“1名院领导带1名法官挂钩1个村居”的“1+1”挂钩联系制度,与基层村居共同开展法制宣传、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自开展创建以来,院领导及挂钩法官深入走访挂钩村居20余次,实地调研挂钩村居基本情况,征求无讼村居创建的意见建议,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9个创建点的建设任务,并在江口海星、梧塘东福等村(居)设立无讼村居示范点。不断总结深化,探索推进“无讼校园”、“无讼军营”、“无讼企业”等系列创建工作。随着创建工作的持续深入,村居群众的自治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形成资源充分整合、调解衔接顺畅、矛盾有效化解的“无讼”新局面。
亮点之二:劳动争议“诉、调、裁”一体化运行
劳动争议方面的司法介入创新是该院去年创新管理的第二个亮点。据悉,去年10月,该院与区工会、劳动局、司法局联合制定出台《关于完善劳动争议诉调衔接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意见》,进一步健全了乡镇、街道劳动争议联合调解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并推动村(居)委会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点商贸企业、重点建筑企业的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等建设,形成覆盖全区的三级劳动争议联合调解组织网络。成立由法院、总工会、劳动局、司法局等4家单位人员组成的劳动争议调解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专题会、联席会,互相通报各阶段劳动争议案件的排查、调处情况,联动化解劳动争议。成立以来,共召开联席会议2次,通报劳动纠纷信息10多条,研究解决劳动纠纷方案、预案3个,快速处理突发性、群体性劳动纠纷案件3件次。在百威英博雪津啤酒有限公司、福建荔丰鞋业开发有限公司、福建新世纪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等3家规模以上企业设立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衔接暨“无讼企业”创建工作点,借助该平台主动靠前指导、调处并依法规范企业重大法律活动。加大对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指导力度,采取以案代训、集中培训、实地指导等方式,提高人民调解员的业务能力和调解水平。去年11月,成功承办全市诉调裁衔接工作现场会,市法院领导、区领导及兄弟法院及区有关部门领导参观企业诉调裁衔接点建设情况,并在会上推介该院工作经验,得到领导们一致肯定。
亮点之三:涉侨维权“审、调、研”立体化运作
对于著名侨乡来说,涉侨维权服务方面的司法创新则是该院创新司法审判工作机制的第三个亮点。去年以来,该院积极服务对外经济交往,主动研究解决涉外文书送达难、证据公证认证难、外国法的查明及法律适用难、诉讼调解难等问题,审结涉外涉港澳台案件35件,优化侨胞投资环境。积极发挥江口法庭与江口侨联调解衔接联系点的作用,健全涉侨维权信息交流机制,定期通报、研究涉侨审判的新情况问题,做好重大案件上报及信访风险评估。深入走访调研,与侨联组织联合开展“走侨资企业、访涉侨案件当事人”活动,增强侨企、侨胞防范风险和维权能力,共开展调研40余次,帮助解答法律疑难15次。不断加强涉侨审判专业化,利用江口法庭独特的地缘优势,筹划在江口法庭设立“涉侨维权合议庭”,实现涉侨纠纷快立、快审、快执。在归侨侨眷集中的赤港华侨农场建立“法官工作室”,深入开展巡回审判、预约立案、纠纷调解、法律咨询等活动。去年1月,赤港农场租赁给绿宝源公司用于螺旋藻养殖及加工的土地,因政府建设公路横穿该租赁地,影响绿宝源公司的生产经营,双方就是否解除土地租赁合同及赔偿损失的问题相持不下,通过“法官工作室”派驻法官多次组织协调,引导当事人淡化过错的争执,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促使纠纷得到圆满化解。
亮点之四:“合作、共建、双赢”机制全方位拓展
走出去全方位主动共建则是涵江法院创新司法管理的又一个亮点。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涵江法院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通过武警部队、学校、村居等单位合作共建的方式,增进双方理解,促进双方共赢。与驻涵武警部队共建方面,去年6月,双方就加强法律进军营、武警教法警等工作达成共识;7月,武警官兵到该院集中训练法警的基本体能和业务技能等,提高警务保障能力;8月,12名青年法官深入驻地某武警大队开展“送法进军营”活动,为武警官兵送去法律书籍,解答法律疑问,并征求官兵对法院的工作意见;9月,该院通过提前介入调处,主动召集双方进行协商,最终使历时近一年未决的卢某与驻地某部队之间的劳务纠纷得到妥善化解。在与基层村居共建方面,去年7月,与江口官庄村共建,开展“共享阳光,快乐成长”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拉开关爱留守儿童的序幕,通过法制讲座、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发放法官服务联系卡、开通留守儿童“温情热线”等,建立起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受到孩子和家长们的普遍欢迎。与学校共建中,去年10月,与莆田第六中学签订《合作共建协议》,通过互建法制教育实践基地、互聘人员联手开展法制校园建设、互推校园普法宣传活动、互促法官与教师的交流、互建校园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共同维护校园平安和谐。
|
匠心丈量 毫米对决 我市举行工程测量员岗位技能竞赛
少年“跃”山海 非遗“动”起来
翰墨书百年 丹青绘匠心
书香启智 和美莆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