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县区新闻
竹编老艺人在生计中寻求传承
【发布日期:2011-11-01】 【来源:】 【阅读:次】【作者:】

    今年年近六旬的金钟,家住仙游县游洋镇,他的竹编生涯至今已有30个年头。
    在他简陋的工作室里面堆放着许多簸箕、筛子、背兜等竹器。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跟在父亲屁股后转,对竹编工艺情有独钟。初中毕业后,他开始子承父业,跟父亲学习竹编。经过父亲的言传身教和自己的刻苦学习,很快便成为竹编行业的后起之秀。
    跟记者谈起自己刚开始学编竹器时,他说吃尽了皮肉之苦,那手指掌手背,横七竖八是被划破的口子,即便这样,一个星期也编不成一只箩筐。一个月后,他开始入行,由原来一个星期编不了一样竹器,进步到一天可以编一个箩筐或一只筛子。编好成品,每逢周末,他就挑到集市去卖。竹编用器在农村是必须品,家家户户都需要。什么簸米用的簸箕;筛米用的筛子;背东西的背篼,这些东西在农村有着广阔的消费市场。
    他说那年第一次外出卖竹器,那天他用一根扁担,挑上8个筛子,5个簸箕去赶圩。一路上他心里头就想着到街后,在众目睽睽之下,怎好意思开口叫卖呢?可出乎他意料的是,他挑着那些东西刚走进街头,没吆喝一声就围上一帮乡亲,你看看他摸摸,说编的又好看又结实,大家一抢而光。首战告捷,金钟心中的那份欢喜自不必说。之后,俩父子编好竹器,金钟就挑着去集市卖。“搞竹篇,累是累了点,可现在一天也有50元的收入也不错。”他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自己没什么文化,这祖传的竹编手艺不能丢,况且,搞竹编投入不大,没啥风险,比种庄稼强多了。他向记者介绍说,竹制品有着许多严格的生产程序,从选料、破竹、削条到编织成形、刨光上漆,大体要经过十几道程序,尤其在选料这一环节上更是讲究。根据编织需要,挑选毛竹、水竹、青竹等不同材料。还要求竹子节间适中通达,竹质细腻且韧性强。对于精细的编织品,有的还要经过匀刀刨光、开水(油)煮汤来增强韧度。因此,他编制的竹制品具有不出现接头,紧凑不留缝,回龙锁口无疵等特点。
    问他这么多年还干嘛在干竹编这种苦活累活?他说,只要有人需要,自己就会一直干下去。他还表示,要是有人想学,他也会将这一祖传工艺传授给他们。     晚报记者 钱碧云 周晓露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