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近日,《福建省“十二五”企业技术创新规划》正式印发实施,而在2011年底,《莆田市“十二五”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规划》也已先期编制。两项规划的出台和实施,对于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行业技术水平,促进我市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十一五”期间,我市企业已成为技术创新资金投入的主体;在鞋业、工艺美术、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林业加工等工业领域,累计完成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项目300多项,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推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学研合作已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形式,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0%以上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全市80%以上重点技术创新项目都有产学研合作背景;整合科技资源,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更直接、更紧密的支撑服务,相继在鞋业、木材浆纸业建立了“中国鞋业研发设计中心”、“福建制鞋行业技术开发(莆田)基地”、“国家鞋类检测中心(莆田)”、“国家桨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但问题仍然存在,如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新技术与新产品的开发等与支撑服务于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要求还很不适应,与省内外其他先进城市相比,也还有较大差距。 根据《莆田市“十二五”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规划》,围绕制鞋、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食品医药、木材浆纸、装备制造、工艺美术与创意产业、化工、冶炼及压延加工、能源、物流等重点产业,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推进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市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着难得的三大机遇。一是金融危机后的转型机遇。目前世界经济结构正进入调整期,企业技术创新既面临市场和生产要素压力的倒逼,也面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施展领域的吸引,双重力量将推动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步伐,实现企业自身发展的转型升级;二是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的政策机遇,随着国家各有关部委以及我省、我市相关部门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措施的陆续出台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将会得到进一步优化和提升;第三是加快海西建设与工业强市的战略机遇,借助“海西效应”,我市有更大的空间和潜力利用海西先行先试政策,在更大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中吸引资金、人才、项目、平台(基地)等创新要素落地,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运作空间。我市新时期“以港兴市、工业强市”、“跨越发展、宜居港城”的发展定位,将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进一步明晰方向、拓展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