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5第六届“松庭杯”全国笛箫邀请赛在浙江温岭落幕。在激烈的角逐中,莆田籍笛箫演奏家周燕舞以精湛技艺斩获笛子独奏职业成年组金奖。这份荣誉,见证了他三十余年与笛子为伴的执着坚守。 周燕舞,1977年出生,莆田平海人,现任福建省笛箫学会副会长、莆田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周燕舞的艺术启蒙,扎根于莆田乡土文化的沃土。他的父亲是一位民间艺人,从小他便跟随父亲辗转于寺庙间,四岁开始接触学习管乐,莆仙音乐、道教音乐以及佛教音乐成为他最初的乐理课堂。1994年,周燕舞凭借高分考入福建师范大学音乐系,而后,他又师从中国著名笛箫演奏家冯伟老师等多位名家学习管乐。汲取了来自民间与专业课堂的滋养,周燕舞精通多种民乐,除笛箫外,莆仙木偶戏笛管、唢呐演奏均不逊色。他曾获文化和旅游部“群星奖”、香港“迎回归”国际器乐邀请赛金奖等20余项奖项。 在进入笛子演奏教育行业之前,周燕舞曾当过十几年的警察。“基本功要扎实”,他表示,警营的训诫和笛艺之道确有相通之处,两种职业的磨砺共同成就了现在的自己。 “赛前对于拿到金奖是有一定把握的。”周燕舞坦言。自从投身笛箫演奏教育行业,周燕舞持之以恒,勤加练习,每日苦练近十二小时,有时不知不觉练到凌晨两三点也不稀奇,这为他打下扎实的基础。“光是第一句,我就反复钻研了一年。”对于此次决赛曲目《鹧鸪飞》,他严格要求自己,对于每一处气息流转、指法腾挪都力求完美。为探寻笛声与自然的共鸣,他常前往石室岩等莆田景点,在山水清音间练笛,激荡肺腑之气。此外,周燕舞还将练习画面录制下来,传送给许多业内的专业人士,广泛听取名家建议,以作出最适当的调整,保证在舞台上演奏出最佳效果。 作为知名的笛子专业教师,周燕舞也将这份严谨融入到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近乎严苛。他十分注重细节,每一堂课都会逐句纠正学生的指法是否到位,气息是否平稳饱满。他常教导学生:“笛艺精进的道路没有捷径,就是坚持练习。”因此,规定的教学课时结束后,他经常要求学生“留下来多练一会儿”。学生们在练习室里可以反复打磨课堂曲目,巩固基本功。周燕舞认为,只有通过这样日复一日的扎实训练,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笛子演奏的精髓,打下牢固的基础。他的严格,是对学生的负责,也是对这门艺术的尊重。 周燕舞的笛韵,不仅飘扬在赛场与课堂,更肩负起文化弘扬与传承的使命。得益于童年随父亲在莆田寺庙学习佛教、道教音乐的经历,他精通工尺谱、简谱、五线谱等多种记谱法。2017年开始,应地方政府邀请,周燕舞开始了当地佛教音乐等的抢救性记录工作。他广泛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深入民间采集曲调,运用扎实的记谱功底,将长期依靠口传心授的佛教、道教音乐旋律,逐一整理、规范地记录成谱。这项意义重大的工作,为保存珍贵的本土音乐遗产奠定了坚实基础。据周燕舞介绍,首部成果《莆仙佛教集选》(第一卷)已完成428页乐谱编纂任务,收录《南海赞》《戒定真香》等古乐,预计今年12月正式发行。 周燕舞以数十年的执着,在笛艺道路上不断攀登。他手中的竹笛,既奏响了赛场的荣光,也承载着传道授业的师者责任与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这条路无止境,我还会继续坚持下去。”周燕舞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