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自古以来,月亮寄托了人们无尽的情思。 每每赏月,人们就会想到广寒宫里的嫦娥和玉兔。月,蕴含着人们对自然宇宙的向往。诚然,看月,是一种浪漫,也是一种遐想;而探月,则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超越。同样,亘古至今,人们就从未放弃过对月亮的探索,于是就有了“万户飞天”,直到现在为了能完成“可上九天揽月”的壮举,中国人一直在努力着。 1969年“阿波罗11号”登陆月球,阿姆斯特朗成功实现了月球行走,并在月球上骄傲地插上了美国国旗。这意味着美国人将拥有巨大的优势,因为月球上拥有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正因为探月的重要性,国人毅然启动探月工程,从“嫦娥系列”的探月飞船传回来的第一张照片到首次软着陆月球表面,从“玉兔一号”成功登陆月球,并在月球上传回大容量的数据到“玉兔二号”首次在月球上采样,这不仅是中国探月工程的一大突破,更是探月工程上的一个神圣里程碑。 美国为了遏制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竟然故意关闭GPS,让中国发射的卫星全部失效,并禁止与中国探月领域的合作。面对美国的技术封锁,中国的唯一出路就是自力更生,攻坚克难。于是,无数个日日夜夜,无数个科研人员奋战一线,无数次尝试,无数次失败,他们默默坚守。终于,鹊桥中继卫星发射成功,这不仅是中国第一,更是世界第一,探月工程再一次取得了重大突破。 是什么,让中国人从未停止过对月球的探索?是什么,让万户舍生忘死,飞天探月?那是对月亮的热爱!月亮被赋予了特殊的情感,从“举杯邀明月”到“月有阴晴圆缺”,再到“月是故乡明”,它寄托着人们那最朴素又最美好的情感。 是什么,让国人面对美国技术封锁时毫不畏惧?是什么,让国人遇到重重困难时坚持不懈,永不言弃?那就是“中国精神”,是“冬青树上挂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的不屈的民族信念。 信念指引方向,坚持铸就成功。未来的中国,必将更加辉煌;明天的月亮,定会更加耀眼! 曾海燕老师点评:作者紧扣“看月”与“探月”,关注二者之间的思辨性。文章思路清晰,行文流畅。从月亮寄托的情思,到人类对月亮的探索;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到中国人对科技强国的不懈努力。古典诗词和神话传说的加入,增加了文章的文学性和神秘色彩。科研人员对探月的努力与坚守的事例,更体现了作为中国人的荣耀与担当,让主题更加鲜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