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年年岁岁中秋似,岁岁年年秋不同。 中秋是中国人非常敬重的节日。中秋到了,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晚上,围坐在院子里的石桌旁,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实在惬意不过。 实际上,不只是现代人重视中秋,古代的中国人,也特别喜欢过中秋,其中不乏优秀诗人。他们用自己的文辞,用自己饱含深情的诗句,表达自己对中秋的热爱与赞美。 宋朝诗人李朴曾写过一首《中秋》:“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子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从诗歌的体裁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乍看标题,这只是一首写中秋的诗,然而,细读之下,我们不难发现,诗人并没有写中秋的吃相与美食,而是实写中秋晚上的月亮和月景,以及和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尾联尤其写得到位,联想丰富,色彩分明,一方面写出了诗人对美好未来与光明的向往,另一方面影射了那时的社会现实,意蕴比较含蓄深邃。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大文豪苏轼也曾写过两首有关中秋的诗歌:一首叫做《中秋月》:暮云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篇幅相对短小,这首诗写的是中秋,但实际上,作者并不开心。这首诗是作者于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中秋写就,当时苏轼担任徐州知州,与其弟苏辙同赏月于彭城(今天江苏徐州)。诗人看着天上的明月,深感世事无常,宦海沉浮,前途难测,所以在和亲人相聚时也不免时时流露出感伤、抑郁之情。另一首是《中秋见月和子由》:“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全诗共十四联共二十八句,实为一首长诗,但意境深远,气势极其雄壮。诗歌从月升写到月落,通过赞美月亮,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赞美之情,此诗充分地展现了苏轼作为豪放派的特点,这实乃是一首佳作。 北宋诗人晏殊也写过一首有关中秋的诗歌《中秋月》“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诗人用了不少的意象,素娥指嫦娥,尽管作者写的都是中秋晚上的月亮与景象,实际上,作者是借这些景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思,诗人独自在外,看到天上的圆月,心情倍感伤感,体现出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孤独,诗人很想念自己的亲人,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自己却不能实现这一愿望,于是悲伤。 古代写中秋的诗歌还有很多,总而言之,这些诗歌,既有写高兴的,也有写悲伤的,还有的是专门写景抒情的。通过阅读这些写中秋的诗作,我们一方面可以了解当时诗人的心情,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大致地窥探到一点那个时代的社会风俗与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