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教育
2024高校招办主任访谈
【发布日期:2024-07-03】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晚报综合整理】

         厦门大学

      访谈嘉宾:  邹江涛,厦门大学招生与考试办公室副主任


Q1厦门大学的基本情况

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自创建之初便树立了“研究高深学问,养成专门人才,阐扬世界文化”的办学宗旨,广揽英才、精深学术。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厦门大学开创了全国第一个海洋系、第一个新闻传播系,创办国内首个广告学专业,培养了中国第一位会计学、海洋学、高等教育学博士。鲁迅、林语堂等一代大师和一批学术领军人物都曾在厦大任教,陈景润、卢嘉锡、谢希德等60多位院士曾于此学习工作,先后为国家培养了50多万优秀人才。

Q2 厦门大学办学实力如何?

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厦门大学具备雄厚的实力和完备的学科体系。学校建有思明、漳州、翔安三个校区和一个海外分校。其中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是第一所也是目前唯一一所由中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全资设立的海外分校,被誉为镶嵌在“一带一路”上的一颗明珠。

学校现有1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位列大陆高校第13;40个学科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上榜学科,位列大陆高校第11。在新一轮学科评估中,厦门大学高峰学科、优势学科数量实现倍增,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在半导体、能源材料、海洋科学、疫苗和诊断试剂、生物学、数字经济等领域,厦门大学产出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性成果。我们拥有国内高校首颗近海与海岸带遥感卫星,成功发射了新型带翼可回收重复使用火箭,拥有中国高校第一艘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全球级海洋科考船,牵头发起“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成为碳中和领域我国第一个获联合国批准的国际大科学计划。

面向新百年,厦门大学以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领航,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奋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为吾国放一异彩”。

Q3 厦门大学2024年在福建省的招生计划是多少?

厦门大学是在闽招生类别最为齐全,招生计划最多的“双一流”建设高校,今年在闽招生总计划1453人,相比去年有所增加,涉及普通类、医学类、高校专项计划、艺术类、中外合作办学、马来西亚分校等招生类别。

Q4往年的录取分数是多少?

多少分能上厦门大学可能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我们可以参考往年的录取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今年,厦门大学面向全省历史科目组设置了2个专业组,往年录取最低位次在1000名左右;面向全省物理科目组设置了4个专业组,往年录取最低位次在6000名左右。上述位次仅供参考。目前,福建省普通本科批实行平行志愿模式,我们欢迎考生们踊跃填报厦门大学,有一定实力的考生都可以把厦大志愿填在前面冲一冲。具体的往年录取情况,大家可以登录厦门大学招生网站进行查询。

Q5 今年招生政策与往年有什么新变化?

2024年厦门大学共有88个本科招生专业,按33个专业大类招生。其中,医学类专业按理科试验班(应用医学类)大类招生。

学校今年新增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纳入公共管理类大类招生,培养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育教学、宣传和实际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Q6 厦门大学人才培养有什么特色?

厦门大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个性化培养”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放开转专业、选课程和选老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除另有规定的招生类别外,厦门大学录取的医学类学生转专业将不受限制。

在厦大,你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学科攻读双学位,可以进入国家级实验室和平台参与重大课题和科研创新,还可以体验攀树、浆板、潜水等别具一格的体育课程,感受《哥德巴赫猜想》《遥望海天月》等校史精品剧目带来的震撼……

Q7 厦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何?

厦门大学2023届本科毕业生深造主要去向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和中科院系统,占境内升学总人数的96.9%;进入世界前100强的境外高校深造人数占出境深造总人数的75.9%;到国家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比如,中央直属企业、世界500强企业、重要金融单位、党政机关、重点高校等)签约就业的人数占毕业生签约就业总人数58.2%,实现连续多年正增长。


浙江大

       访谈嘉宾:  刘玉玲,浙江大学福建招生组组长


Q1请简要介绍一下贵校的基本情况?

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在127年的办学历程中,浙江大学始终秉承以“求是创新”为校训的优良传统,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努力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中“走在前列”,培养出了大批著名科学家、文化大师和行业翘楚,包括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4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位“八一勋章”获得者、1位全军挂像英模、5位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6位“最美奋斗者”和230余位两院院士等。

学校坚持把一流本科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着力构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一流本科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导者,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人才支撑。

Q2 贵校2024年在福建省的招生计划是怎样的?跟往年相比,招生计划有什么变化?

浙江大学今年在福建省招收103人,比去年增加1人。其中浙江大学代码招收79人,浙江大学医学院代码招收24人。新增了人工智能和数字公共治理2个荣誉项目班。

Q3 近两年贵校在福建的录取分数是多少?

近2年,浙江大学代码的物理科目组的分数线分别为676和663分;历史科目组的分数线分别为646和632分。浙江大学医学院代码的分数线为665和645分。中外合作办学的分数线为633和624分。

Q4 贵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特色?

浙江大学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本科教育,主要特点有:

一是AI for Education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1978年,浙江大学开始招收第一批人工智能硕士研究生。2019年成为首批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高校之一,并设立全国首个人工智能一级交叉学科,构建了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人工智能”及“智能+”人才培养完整体系,走在全国高校前列。

二是学科优势突出,交叉复合夯实人才培养根基。2022年,浙江大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1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学校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可喜进步。强化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成立集成电路学院和基础交叉研究院(筹)、实施面向2030的学科会聚研究计划,加快构建更加卓越的创新生态系统和人才培养体系。

三是培养方案升级,不拘一格个性多元培养人才。浙江大学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系统布局多元特色人才培养项目,全面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强化“通专跨”融合培养,培养学生多学科、跨专业交叉的知识和能力。强化个性化培养,可突破传统培养路径设计“一生一案”。强化多元出口培养,按学生未来发展方向设置本专业进阶、跨专业学习、学生自主修读等3个模块,积极开设辅修学位、辅修专业(项目)、微辅修,筹建特色(微)辅修项目,开设工程教育高级班、公共管理强化班、国际组织精英人才培养班等特色辅修班。强化本研衔接贯通培养,充分满足学生多样化成长路径。

四是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享受充分的专业选择自由。创设浙江大学学生独有的专业节、学生节、生涯规划节等节日,帮助学生增强专业认知。除少量特殊类型招生项目外,每位大类招生的学生均有多次申请转专业机会,学校在资源许可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专业选择需求,专业扩容率、转专业成功率位列全国同类高校前列。

五是早科研、真科研,大力培养未来学术新星。浙江大学利用高水平研究支撑高水平教学,实现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的高度互动耦合。构建“国家-省-校-院”四级科研训练体系、打造“浙大学子一站式科研导航平台”、实施基于创新的创业教育,建立“课程-竞赛-实训-孵化-实践”全链条工作机制,学生在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互联网+”等国际国内各大赛事中屡次问鼎,先后2次获全国“互联网+”大赛总冠军,金奖总数居全国高校第一。

六是从国际化培养,高品质锻造学生全球素养和竞争力。浙江大学一直以包容开放的姿态链接世界。已与六大洲,40余个国家和地区20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全面构建“浙江大学本科生全球学习体系”,为每一位本科生提供至少一次国际化学习交流的机会,高品质锻造学生全球素养和竞争力。在浙大,世界“触手可及”。

Q5 请问贵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何?

浙江大学推进构建“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工作格局,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践行高质量出口导向的就业育人体系建设,积极向国防科技领域、国企央企、国家级科研院所、国家公共服务部门、国际组织、国家战略区域等重点板块持续输送优秀毕业生,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2022QS全球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名全球第35位。超过65%的本科毕业生选择赴海内外顶尖高校高质量深造。浙大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创新的思维能力和卓越的领导才能,逐步成长为各重要领域的佼佼者。

Q6 简要介绍贵校的生活条件、校园活动、奖助等相关情况。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生机勃勃。在浙大,有堪称“颜值天花板”“最聪明的图书馆”的浙大主图书馆。校园日常生活便捷智能、氛围温馨。全校拥有20余个风格多样的食堂与餐厅,可充分满足世界各地不同口味学生的饮食需要。学校建有完善的奖助体系,设有校设奖学金、政府奖学金以及40多项校级外设奖学金。浙江大学承诺“绝不让一名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同时,学校还设立留学贷学金,资助同学们赴世界各地名校学习深造。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